我知道了
“教育世家”祖孙碰撞出的“火花”

本报记者 李 彤 通讯员 徐建红

68岁的徐梅林曾执教三尺讲台,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女儿也走上了教师岗位。母女三人辛勤耕耘、桃李满园,家庭获评连云港市“优秀教育世家”。退休后的徐老师,作为“教育世家”掌门人,又走上了隔代教育的新讲台。

现在就读于连云港市新浦实验小学五(2)班的潘湘睿出生后大部分时间都跟外婆徐梅林一起住。都说祖辈容易溺爱孙辈,可十岁的潘湘睿从小在外婆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为邻里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家务小达人”潘湘睿是全家人的“贴心小棉袄”,可这“小棉袄”也不是从小就爱劳动、会劳动。小时候,一被外婆“塞活儿”,潘湘睿就一边嘀咕“这些事为什么要我做”,一边想着法儿偷懒。而妈妈看她一不愿做,二也做不好,便常会顺手帮她做了。可徐梅林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先是警告潘湘睿的妈妈“别心软,少插手”,再督促潘湘睿认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外婆还为潘湘睿细细解读《弟子规》,让她从心底懂得和认同孝敬长辈、热爱劳动的道理。等她上幼儿园后,徐梅林又在院子里开了一小块地,平时她便带着小湘睿一起浇水、松土、施肥,一些劳动技能便在祖孙的欢笑中被潘湘睿“get”到。对于习惯的培养,徐梅林这位外婆也比潘湘睿的妈妈要求得严:学习时弯腰驼背了,她会立刻“大手一拍”;看到潘湘睿随手丢垃圾,会盯着她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相比于生活上的“放纵”,学习方面,潘湘睿的妈妈总爱“挑刺”:“这题不应该错,说明知识点掌握得不牢;这题完全是审题不清……”而外婆则总会开启“夸夸”模式:“比之前又有进步了,值得表扬!”妈妈会忍不住提醒外婆:“该批则批,不然容易‘飘’。”可外婆只用一句话,就让“挑刺”的妈妈无话可说:“你这么优秀,不就是从小被我夸出来的吗?”

“我觉得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正因为妈妈和外婆的‘宽严相济’,让我同时收获了好习惯和好成绩。”潘湘睿说,妈妈和外婆也有形成“统一战线”的时候——都认为手机是“洪水猛兽”,一齐严防死守。有一次,徐梅林有急事要出门,想打车,却怎么也搞不定打车软件。“我来帮您!”只见潘湘睿拿过外婆的手机一番操作,便帮外婆叫好了网约车。从那以后,外婆通过手机APP购物、看视频,都会请教外孙女。她还主动“开导”潘湘睿的妈妈:“我们的观念陈旧了,现在的孩子要适应信息社会,只要控制得当,手机可以成为学习生活的好助手!”妈妈也在潘湘睿的推荐和鼓励下,及时更新教学软件,现在,潘湘睿常和妈妈、外婆一起用APP搜索资料、求解难题呢!

潘湘睿的小姨说:“以前我老觉得10后都更有个性,不会像我们80后那样服管教,但是从这个‘教育世家’个性截然不同的祖孙三辈来看,只要真诚沟通,甭管50后、80后还是10后,大家都能在彼此的碰撞和摩擦中变得更好。我也常加入她们的讨论,获得各自的成长。”小姨常加入外婆给潘湘睿上的“革命家教课”,一起讲述、回忆听过的红色故事。原来,潘湘睿家不仅是教育世家,还有着红色基因的传承,祖辈中很多人投身革命。潘湘睿说:“听红色故事是妈妈和小姨小时候的必修课。小姨还说,这些红色故事唤醒了她许多童年的记忆,她还常将这些故事讲给自己的学生听呢。”

对潘湘睿的未来,外婆有着深深的期待。一天,她抱出一大堆奖状给外孙女看,“外婆、妈妈和小姨都是优秀教师、优秀党员,这些是我们多年来取得的荣誉。”潘湘睿这样回应外婆:“我也不会懈怠,我要努力学习,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图为潘湘睿小朋友和外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