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脑洞大开的“地球保卫战”

9月27日7时14分,美国的一颗探测器在距离地球1140万公里处成功撞击了一颗小行星。这是人类首次尝试改变太空天体运动轨迹,有望为防御近地小行星、保护地球提供帮助。

一般来说,天文学界将日地平均距离称作1个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如果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太阳的最近距离小于1.3个天文单位,即2亿公里,就被视为近地小行星,地球存在着与它们碰撞的风险。

传统上,防御地外天体袭击主要采取修建人防工程、疏散躲避等被动方式,但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开始思考主动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法,并产生了很多脑洞大开的方案,如用太空拖船、引力拖车等,还有尝试用太空挖掘机为小行星“减肥”,或者依靠强激光照射,改变小行星表面蒸发量,甚至有人提出用表面喷漆等手段改变光压力等。这些方案涉及的技术还不成熟,更像是科学幻想,而目前人类获取最大能量的手段只有核爆炸。

在小行星防御领域,中国航天科研团队也在努力。2021年4月24日,中国宣布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在具体技术上,中国的科研团队提出了“以石击石”加强型动能撞击行星防御任务概念,为防御近地小行星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