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海陵学校教师 杨 欢
秋季开学第一天,望着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走进校园的女儿朵朵,小莹的心里五味杂陈。“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的作业少了,周末的奥数班、英语班都停了,原本被填满的时间突然空出了一大片。
家长会上,班主任李老师的话点醒了她:“双减不是让家长当甩手掌柜,而是给了家庭更多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最好的教育,往往在课堂之外。”
小莹决定行动起来,她摸索出了一套“高质量陪伴法”。
一、作业陪伴:从监工到战友
以前小莹陪写作业时总是盯着时钟,不停地催促:“快点写!”“这题又做错了!”现在她改变了策略。每天朵朵写作业时,小莹不再刷手机,而是坐在旁边看自己的专业书籍。遇到难题时,她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说:“妈妈也不太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
一天,朵朵在自己的引导下解出一道难题,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妈妈,原来数学这么有趣!”这句话让小莹恍然大悟:陪伴的本质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晚间时光:从各自刷屏到亲子共读
小莹制定了“晚间一小时”计划:每天晚饭后一小时内,全家人都要放下电子设备。最初几天很难熬,朵朵总是心痒痒想玩iPad。小莹没有强制禁止,而是拿出早就买好却一直积灰的《中国神话故事集》,开始声情并茂地讲故事。
渐渐地,朵朵被精彩的情节吸引,开始主动要求“再讲一个”。现在每晚的共读时间成了全家最期待的时光。
三、周末安排:从赶场补课到自然体验
周末不再奔波于各个培训机构,小莹带着孩子走进了大自然。每个周末她们都会尝试不同的体验:去郊野公园观察昆虫,在家里阳台上种小番茄,甚至只是一起研究如何烤出完美的饼干。
最让朵朵开心的是妈妈和她一起做的“100件小事”计划:观察雨后的彩虹、数清星星有几个角、学会做三道菜……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了耐心、观察和感恩。
四、品格培养:从说教到身教
小莹不再唠叨“要有礼貌”,而是在每次接受别人帮助时,都当着孩子的面真诚地说“谢谢”;不再强迫孩子分享,而是和她一起烤了小饼干分给邻居,让她亲身体验分享的快乐。
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朵朵主动给老人让座,小莹正要表扬,却听到女儿说:“妈妈平时就是这样做的呀!”那一刻小莹明白,真正的教育就藏在这些日常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