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向阳路小学六(3)班 朱珂萱 指导老师 张爱平
豫让是我钦佩的一位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晋国被智、赵、韩、魏四个大家族掌控着。豫让是智家主人智伯的门客,受到智伯善待。豫让感念知遇之恩,对智伯忠心耿耿。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立志为其报仇。他用漆涂满全身,让皮肤长出恶疮;又吞了火炭,把嗓子烫哑,变成了没人认识的乞丐,只为接近赵襄子。两次刺杀失败后,他自刎而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藏身的那座桥叫作“豫让桥”。豫让宁愿毁掉自己,也要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这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豫让的死,不是盲目地殉主,而是士人对“知己”的精神回报——智伯尊重和赏识他,他便以生命捍卫这份知遇之恩。这不是利益交换,而是一种人格对等的契约:你敬我爱我,我便为你赴汤蹈火。
这份“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后来化作中国文化里的侠义底色,成为比生死更重的追求,至今仍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