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证大小学
五(3)班 王思蕊
指导老师 张丽娟
当我们小组的小古文课程课间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正式授课的大幕缓缓拉开。这可是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上“讲台”,而且还是教授古文,兴奋之情如潮水般在心中翻涌,当然,紧张的情绪也如影随形。
思索间,我努力回忆着平日里老师们讲课的流程。对呀!首先得精心制作课件。于是,我拉着妈妈一起,在众多模板中精挑细选。紧接着,我全身心投入到修改工作中。
为了能让组员们背诵古文时轻松一些,我决定给文中的生字以及多音字标注拼音。可当碰到“故水潦尘埃归焉”时,一个“潦”字把我给难住了。我立刻上网查询。原来,“潦”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当读作“lǎo”。反复试读了几遍,果然顺畅了许多。
课件总算大功告成。我演练了好几遍后,把课件投屏到电视上,准备开始拍摄讲课视频。这时,姨妈、姨父和小表弟也纷纷坐到沙发上,准备充当我的“学生”。
“准备好了吗?三、二、一,开始。”随着妈妈按下录像键,我快步走到电视机正前方,双脚稳稳地站成丁字步,紧紧握着教鞭,脸上“挤”出一丝微笑,开始讲课。报完课题后,我缓缓移步到电视机左边,用教鞭轻轻点着屏幕,时而转过头来详细讲解,时而回头向“学生们”提问,时而一边挥舞着教鞭一边解析生字,并耐心地给生字组词。
终于,课讲完了,我如释重负。“棒极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夸赞,一股强烈的自豪感瞬间涌上我的心头。
心情渐渐平复后,我开始在脑海中仔细复盘刚才讲课的整个过程。我不禁好奇,组员们能否接受我的授课方式?他们又能不能通过我的讲解,更好地理解这篇小古文呢?这么一想,我对下周组员们提交的视频作业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