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秀峰中学初一(13)班 韩佳琦 指导老师 李燕霞
“这是什么?”红布包裹的物件从一堆旧书中滑落。解开褪色的红布,一枚铜质勋章突然滚入手心,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我不自觉地摩挲着勋章背面“1945.8”的刻痕,忽然被一道奇特的凹痕硌了一下。
“那是子弹留下的纪念。”爷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1945年夏天,你太爷爷就是戴着它,在阳澄湖的芦苇荡里……”
霎时间,窗外的蝉鸣变得模糊,我仿佛看见——
烈日炙烤湖面,17岁的太爷爷趴在闷热的芦苇丛中。“远处传来日军汽艇的轰鸣,他握紧最后一颗边区造手榴弹。突然,一声脆响,子弹擦过胸前的勋章,震得他胸口发麻……”
“后来呢?”我迫不及待地追问,手中的勋章隐隐发烫。爷爷笑着指向凹痕旁几乎看不见的细小划痕:“后来你太爷爷用弹壳做了个哨子,这就是系绳磨出来的痕迹。”
第二天,我跟着爷爷去参观抗战纪念馆。在“水上游击队”展区,玻璃柜里静静躺着几只锈迹斑斑的哨子。我的目光被展板上的老照片吸引——几个满脸稚气的少年,正把采来的红菱倒进竹篓,其中一个男孩的腰间,隐约可见用绳子系着的金属物件。
“要尝尝阳澄湖红菱吗?”走出纪念馆,爷爷买了红菱,轻轻掰开,雪白的果肉散发出清甜的香气。
“真甜!”我满足地品尝着,却看见爷爷对着手中的菱角沉思。“我们那时候啊,连菱角壳都要煮三遍,直到再也尝不出半点甜味……”
傍晚,我坐在院里的老槐树下,小心地擦拭着那枚勋章。同学发来消息:“明天新开的网红奶茶店,一起去打卡吗?”我抬头望向天空,晚霞把云朵染红。太爷爷的日记里写着:“今夜星光明亮,不宜行动。”而此刻,闪烁的星光正落在我手中的勋章上,仿佛在诉说跨越八十年的秘密。
蝉声如潮,我恍然大悟——历史从未远去!就藏在这枚温热的勋章里,躲在红菱清甜的滋味中,飘荡在夏天不变的蝉鸣里。
这个夏天,太爷爷的勋章让我听见了1945年的蝉鸣,也让我读懂了2025年夏日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