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让胸前的这抹红更鲜艳

苏州市吴中区东吴外师附属实验中学

初一(7)班 黄义茹 指导老师 吴玉琴

今天,我们在越溪街道张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结识了三位“红色”老人。

还没走进党群服务中心,我们就听见一阵苏州评弹袅袅传来。推开雕花木门,88岁的评弹艺术家吴奶奶正在调理琴弦。吴奶奶用一口吴侬软语对我们说:“小囡们听好,这首《红岩颂》是1965年我在重庆巡演时创作的。”随着吴奶奶拨动琴弦,江姐绣红旗的故事流淌开来。当唱到“线儿长,针儿密”时,吴奶奶握住了身边同学的手,“当年烈士们在渣滓洞,就是用冻红的手,在黑暗里绣出了黎明……”

在社区红色记忆馆,退伍老兵陈爷爷向我们展示了“会说话的老物件”:坑坑洼洼的军用水壶陪伴他在解放上海的战场上冲锋,破了洞的棉手套见证了他在1977年唐山大地震后参与救援……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陈爷爷笔记本里夹着的一封入队申请书,申请书上似乎还有鲜血流过的痕迹。陈爷爷告诉我们,这封申请书的主人在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而这名小战士的鲜血也让这封申请书变成了“永不褪色的入队申请书”。

挥别陈爷爷,我们跟随社区书记来到独居老人沈阿婆家。沈阿婆拉着我们的手,抚摸着我们的红领巾,激动地说:“当年我也是少先队员,我还在虎丘塔下给解放军补过衣裳呢!”

返程的路上,我们又唱起刚和吴奶奶学的《红岩颂》。看着老人们回赠给我们的虎头鞋、红绳结,我忽然懂得:红领巾不仅是五星红旗的一角,还是无数人用青春热血织就的精神纽带。我觉得胸前的这抹红更鲜艳了,而我们也将续写新时代的爱党爱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