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少年时,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也就是司马徽,学习兵法。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得到了水镜先生的赏识,就连水镜先生的妻子也很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少年。
那时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如果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用定时喂食的方法训练公鸡按时鸣叫。诸葛亮为了学到更多知识,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已鸣叫”为理由,准时下课。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不就可以延长了吗?于是他在衣服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前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便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忙着啄食小米,就顾不上鸣叫了。如此反复,等公鸡吃完他撒的那一小口袋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已经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
次数多了,诸葛亮的这个小“花招”被师娘发现了,师娘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水镜先生,她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