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曾莱:反抗压迫,唯有革命

烈士诗抄

冬日天寒雪花飘,

年关已将到,

心里慌又焦。

儿啼饥,

女号寒,

衣服当完了,

红苕没一条,

债主家中逼,

如何是好?

起来革命,

才有下场。

作者:

作为对中国革命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的褒扬,当年就有“广东有彭湃,四川有曾莱”的说法。这其中提到的曾莱,1899年出生于四川荣县。他自小正直善良、热爱劳动。在荣县县立中学读书期间,每学期入学他总是自挑行李前往。之后考入成都高师,行程几百里,他仍坚持自己挑运书箱和行李。面对友人的关切,他常说:“练得负重致远的本领,将来可以自强自立。”在成都高师读书期间,曾莱受校长吴玉章的影响,认识到要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国民必须起来革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军攻陷武汉的消息不胫而走,曾莱毅然放弃参加三个月后的毕业考试,到武汉加入北伐的队伍。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为坚持革命,曾莱来到广州,于12月11日参加了叶剑英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在巷战中负伤未能随军撤离,曾莱机智地装成国民党伤兵住进医院治疗,却也因此与组织失去联系。

出院后,为继续革命,曾莱决意回到家乡。当时正值寒冬,他一路靠当挑夫,历时三个月,步行数千里,于1928年回到荣县。

当年3月,曾莱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宣誓时说,“在广州时,我曾要求入党,但因时间短促,又处在戎马倥偬之中,所以未能实现。现在回到家乡,找到了党,实现了自己一生的夙愿,真是高兴。今后当一往无前,为革命奋斗到底。”入党后,曾莱一面教书,一面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在他的领导下,当地农协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1931年秋,曾莱不幸被内奸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

背景:

1929年,曾莱在四川内江任中共县委书记后,先后领导了多次内江农民运动。他善于向群众做宣传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觉悟。他在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生活生产情况后,亲自编写的“春”“夏”“秋”“冬”《农民四季苦》的歌谣,通俗易懂,真实形象地描写了当时农民终年劳累,受尽剥削压迫的悲惨情景,从而启发了农民的革命斗争精神,深受广大农民喜爱。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

曾莱领导了多次内江农民运动,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是当地公认的农民运动领导人,被广大农民称为“曾圣人”。曾莱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土地革命时期作出重要贡献,其光辉形象一直留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