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胥江实验小学六(6)班 朱佳翔
指导老师 顾红芳
翻开《长征》一书,历史的宏大画卷便展现在眼前。
曾经的长征路深入无人之地,于鸿沟上艰难跋涉。严阵以待的将士同仇敌忾,勇赴沙场,那一个个满腔热血的灵魂,一个个英勇卓绝的身姿,以及他们的事迹中所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都历久弥新地刻印在我们心中。
沼泽地上,一个鱼钩诉说着炊事班的故事;泸定桥上,江水映照着红军用生命搭起的桥梁……《金沙水畔》一章中,红军救生员抢救贺子珍的瞬间让人泪目,不打麻药取出十七块弹片,那种疼痛令人感同身受,禁不住身心颤抖。
李桂英,是担架连里的一名红军女战士,因为害怕挑夫会丢下红军伤员,她每天都将自己的米饭全部留给挑夫,自己则靠吃野菜行军。担架连有一台珍贵的X光机,它是个庞然大物,需要八个战士才能抬起。每当男同志抬不动时,李桂英总会说:“男同志累了,让我们女同志抬。”就在这样的接力中,X光机于枪林弹雨中被他们一直抬到遵义。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战士们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战!而在如今的和平时期,革命军人依旧在拼搏、在战斗:他们在抢险救灾的最前线,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盛世的背后是鲜血的浇灌,无论哪个年代,革命先锋永远勇敢无畏,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如今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感恩他们的付出,并传承他们的爱国心、报国志,接续奋斗、挺膺担当!
《长征》精彩章节:
轰炸突然来临,红军休养连根本没有躲避的时间。一阵猛烈的爆炸声响过之后,硝烟中是一片悲惨的景象:到处是被炸死的马匹和散落的担架。董必武、徐特立和谢觉哉三位老人被土埋了半个身子,躺在担架上的重伤员张宗礼被气浪推出去很远,负责抬钟赤兵的担架员和警卫员都负伤了,而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军衣已经被鲜血浸透……
红军卫生员不得不就地抢救贺子珍,她身上一共嵌进了大小不一的十七块弹片,其中的一块弹片从她的后背一直划到右臂,形成了一条又长又深的血口子。紧急手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开始了,这位坚强的女红军在难以想象的剧痛中没有呻吟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