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豆蔻年华”:含苞欲放待花时

作者 尔 雅 配图 于 寒

成语“豆蔻年华”指像豆蔻那样的美好年华。古人常用豆蔻来比喻少女,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赠别》诗里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少女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值十三岁的年华,就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据史料记载,汉语中含有“豆蔻”二字的名称共有五个,分别是豆蔻、红豆蔻、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分属姜科和肉豆蔻科。古人称作“白豆蔻”的,在植物学上叫做“豆蔻”;古人称作“红豆蔻”的,植物学上还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高良姜”,杜牡诗中所写的“豆蔻”即为此种。在古代的长江以南地区,农村人喜欢在家庭小院里种植香料作物,诸如草果、红豆蔻等,不仅果实可以入药,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还可以做香料,用于日常烹饪。宋代集大成的《本草图经》中也说“南人多采以当果实,尤贵其嫩者,并穗入盐同腌渍”,强调了红豆蔻的食用价值。

每当早春二月,红豆蔻饱饮春雨,生机勃勃,枝茂叶绿,含苞欲放。初开花时,从基部抽出一个有苞片包着的穗状花序。薄片展开,花显露出来,一个花序上会开几十朵小花。花色淡红鲜艳,有时花序下垂就像一串葡萄,又像用宝石穿成的璎珞,或是挂满小铃铛的枝条。每朵红豆蔻花有两个花心,形似“同心”,所以,这也成了爱情的象征。每当“豆蔻”在春末之际,含苞欲放,用来比喻十三四岁亭亭玉立的少女,非常形象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