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病入膏肓”: 谁云“心”病无可医

作者 尔 雅 配图 于 寒

我国古代把心尖脂肪叫做“膏”,把心脏和隔膜之间叫做“肓”。“膏肓”被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所以,“病入膏肓”意思是病情已经到了无法救治的程度,比喻事情已经发展到无可挽救的地步。

从人体解剖来看,“膏肓”相当于胸腔内纵隔的位置,这里有许多重要的脏器及组织,如心脏、气管支气管、肺、大血管和神经。这些脏器发生病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心脏病的病变、青少年的先天性心脏病,还有中老年人易得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在现代医学中,一般的心脏病只要打针吃药即可控制病情,比较严重的就要用外科手术来治疗了,比如通过给心脏安装支架来治疗冠心病。心脏支架就是放在心脏血管里面的有支撑作用的东西,能将狭窄的冠状动脉支撑开来,恢复冠状动脉的供血,改善心肌缺血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果心脏疾病非常严重,已无法用常规方法治疗,还可以进行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几百例心脏病患者做了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心脏不断更新,即使以前的“病入膏肓”,如今也是有办法救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