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感受日本的“节奏”
本报记者 苗 苗 通讯员 唐医明

爸爸从事对日贸易多年,小姨远嫁日本,因此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10)班的陈煦阳对日本文化颇感兴趣,自学日语多年的她在小伙伴中间算是“日本通”,学校开设中日班,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陈煦阳说,以前就一直听说日本很注重环保和礼仪,直到去年暑假在日本东京呆了一个多月,才发现确实名不虚传。“刚到日本时,我在便利店买了一袋零食,吃完后走了好几条街,竟没找到一个垃圾桶。后来,我向一位路人打听,才知道日本街道上很少有垃圾桶,人们会随身携带一个袋子,将垃圾放入袋中,回家后经过分类,再分别放进专设的垃圾桶。”陈煦阳还发现,日本的每个家庭都会有大大小小好几个垃圾桶,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大型垃圾等,每天固定时段会有清洁工人挨家挨户收集生活垃圾。“在中国,二手家电还可以卖到二手市场,可在日本,要处理掉家中的废旧家电,不但一分钱得不到,还要交给垃圾处理机构不菲的处理费。”陈煦阳深刻体会到日本的环保氛围。

在东京,陈煦阳感受到那里的生活节奏很快,在换乘地铁时,她常会被健步如飞的乘客流带动着,情不自禁地加快步伐。陈煦阳说:“地铁车厢里,几乎看不到玩手机的‘低头族’,很多人都会手捧着书或者报纸阅读。”陈煦阳被这种“惜时如金”的状态感染,也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沉浸其中。“地铁的每一节车厢内,都标有离其最近的出口,地铁还没有到站,要下车的乘客就已起身,按照车厢上的标识移步到离所去出口最近的车厢,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

“很多日本朋友待人热忱、遵守公共秩序……”在日本的一个多月中,陈煦阳感触颇多。如今,成为一名外交家,搭建起中日人民友谊的桥梁,加强两国的沟通是陈煦阳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