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海望志路106号——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

(纪念建党95周年)

2016年,不但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为此,“党史国史故事吧”专栏特开辟“纪念建党95周年”专题,和同学们一起重走革命圣地,共同感受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不断发展壮大,并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辉煌历程——

王世谊

很多同学都去过上海,那么,在你的印象中,上海的标志是繁华的长江路,还是热闹的外滩边?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最应该被记住的却是一个“老地标”——望志路106号。那儿有一幢砖木结构的旧式楼房,门楣边有一块镌刻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字样的铭牌,其上还有一块更小的铭牌,上面刻着“陈独秀曾在此居住”。

今天,让我们跟随这两块铭牌,将记忆拉回1921年7月23日的晚上——12名共产党员汇聚在这座上海石库门式样的建筑里,代表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这些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些都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准备了条件。

1921年6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工作脱不开身,并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会议由张国焘主持,毛泽东与周佛海担任会议记录。张国焘向大会报告会议的筹备经过,说明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马林、尼克尔斯基先后在会上讲话,代表们商讨了党章的制定和实际工作计划。7月30日,一名陌生人闯进会场,环视一周后说“我找错了地方”,便匆匆退出,其实这个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一个暗探。好在代表们迅速离开会场,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包围了会场,但扑了个空。当晚,代表们决定将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完成大会的剩余工作。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作者系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