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书法的人,没有不知道颜真卿的。颜体字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正所谓字如其人,研读《乞米帖》,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浩然之气。
《乞米帖》书于公元765年,是颜真卿向同事李太保借米的一张便条。当时社会上粮食紧缺,颜真卿时任刑部尚书,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他本可衣食无忧,可偏偏就闹到了全家粥都喝不上的地步。帖中谈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讳,说是因为自己“拙于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禄,他不会创收、生利,没有别的生财之道。
其实在唐朝,像颜真卿这样的大官,可以有很多“办法”养家糊口。既然别的官员都能生活得很好,身为三朝元老,颜真卿不是不知道那些“办法”,只要他稍稍动心思,就能大发横财,可是他绝不贪枉苟取,宁可向同事求告,就此写下了《乞米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