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敬老院里的爱心“双重奏”

 本报记者 周 琳  通讯员 王贵春

 雨天,一阵欢快的音乐声打破了敬老院里原本的沉寂。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四(2)班王瑾涵正手拿陶笛,为瘫痪在床的孙奶奶演奏,欢快的曲调从上下翻飞的指尖流出。这时,天晴了,阳光穿过玻璃,照在孙奶奶斑白的头发上,她露出舒展的笑容。每次来敬老院,同学们都会集中在楼下的小花园里表演节目,行动不便的孙奶奶只能孤单地待在房间里。王瑾涵发现后,每次表演结束都带上陶笛为孙奶奶单独开一场小型“演奏会”。

别看王瑾涵如今对陶笛爱不释手,刚加入陶笛社团时,她可吃足了苦头。要么指尖没盖好,让曲子走调;要么转音没接好,显得十分突兀,怎么努力都掌握不好演奏技巧。重重困难让她打起了“退堂鼓”,但看着其他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王瑾涵心底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她咬牙坚持着。“直到为孙奶奶演奏,我才重新找到了学习的动力。”记得第一次吹奏的是《虫儿飞》,虽然有些走调,但孙奶奶听得十分入神。“陶笛小巧便携,我决定努力学好它,为更多的老人们带去欢乐。”

每次去敬老院,老人们都很热情,交流的渴望写在脸上,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并在同学们离开前不断地挽留大家。这些都让王瑾涵感受到老人们的孤独。现在,王瑾涵不仅在家更加孝顺长辈,一有时间也会来敬老院看望老人们。在王瑾涵的带动下,四(3)班王雅菲也加入进来。最近,两人苦练《一只鸟仔》,在端午节小长假时给孙奶奶送去一份充满爱的礼物。“这首曲子全是高音,对气息要求很高,我总是吹一半就喘不上气来。”为了攻克这个难关,王雅菲不仅每天回家锻炼半小时增强肺活量,还自创练习方法:从低音开始一点点往上升。“记住高音的吐气感觉,慢慢练就能提高啦!”

在陶笛社团里,同学们不仅通过学习感受到乐器和音乐的魅力,更将它带到生活中,为周围的人带去欢乐。王雅菲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小时候坐公交车时,总会有很多热心人给我们让座,现在我们有了能力,也应该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