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既是动态课堂,也是心安之所

本报记者 宁 靖  通讯员 单伟峰

穿过苏州中学园区校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校舍,两扇古色古香的大门映入眼帘。推开门,时间的脚步似乎也放慢了——古韵十足的西马博物馆便坐落于此。

早在2010年,西马博物馆已正式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录》,成为国家文物局注册博物馆。博物馆共分为三层,分别展示了湿地生态、人文景观和考古发现。“我们学校有一片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是当之无愧的‘校园一宝’。”初二(6)班的李偶恺说。每年5月18日的世界博物馆日,西马博物馆都会举行特展。“去年的主题是‘水八仙’,讲述的是江南水乡苏州特有的八种植物。同学们组成讲解团,为校内外前来参观的人士做介绍。”回想当时大家积极参与、忙得不亦乐乎的场景,李偶恺说:“博物馆是一个动态的课堂,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家乡文化,比平常上课更吸引人!”

“这是过去水乡渔民生活作业时用的蓑衣、农具,这是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出土的珍贵玉器……”面对种类繁多的馆藏,高一(5)班的张咏芃却如数家珍。在博物馆三楼,一些碎陶片和陶器标本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都是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遗址考察的成果。”张咏芃介绍道。在苏州文物局的支持下,学校开设了古物与陶器修复的选修课程,发掘、清洗、配补、上色……经同学们亲手修复的陶器成为馆内珍藏。此外,良渚文化玉器鉴赏、古琴弹奏等博物馆里的选修课,也让同学们畅游历史文化之海。张咏芃参与了秦汉瓦当的研究,他感慨道:“这仿佛是在和古人隔空对话!”每逢学习压力较大时,张咏芃总会来西马博物馆转转,“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底蕴,能让我的心重回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