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低碳让春光更美

本报记者 周 琳 邓 园  通讯员 乔 蓓 蒋维扬

低碳出行感受自然美

父母常对我们说,感受春天,一定要走到户外,接触自然。既然是欣赏美景,我们就不能给自然增加“负担”。低碳出行成为我们保护环境、锻炼身体的不二选择!

扬州世明双语学校六(2)班的何倞常听爸爸说,春天的扬州处处是美景,“妈妈也对我说,出门踏春是好事,但一定要做到‘不留痕迹’。”何倞知道,妈妈指的是低碳出行,“以前我们周末去瘦西湖游玩时总是乘坐公交车,今年我已经满12周岁了,可以跟爸妈一起骑共享单车去了,这样就更环保了!”

上周末,镇江市红旗小学五(1)班的王子骞和爸妈徒步去焦山探寻春的气息。爸爸引导王子骞观察山上植物与路边植物的区别,王子骞发现山上的植物更加翠绿,而路边植物总覆着厚厚的灰尘。“爸爸说这是汽车尾气和路面扬尘在‘作乱’,多一次绿色出行,路边的植物就会褪去一层灰色‘外衣’。”王子骞决定以后上学做到以步行为主,让城市里的植物也绿起来。

家庭节约尽在点滴中

怎么才能让“春光”常驻?父母告诉我们,低碳生活应当回归家庭,从点滴做起。于是,我们在父母的带领下,节水节电、回收旧物,在生活中践行节约与环保理念。

废水二次利用、随手关灯、及时拔插头……扬州世明双语学校六(3)班的何寅初说起环保来,滔滔不绝。“这些都是爸爸从小教给我的。”何寅初说,刚上小学时,他跟随爸爸去西部旅游,那里干旱缺水的状况让他深受触动,“回来以后,我就向爸爸保证,珍惜每一滴水以及其他宝贵资源!”

“塑料瓶可以回收利用大变身!”镇江市红旗小学五(1)班周语凌的爸爸常说,垃圾分类与废物利用应成为家庭的“常态工作”。于是,用硬纸盒做成笔筒、易拉罐化身为帆船……周语凌跟随爸爸一起动脑又动手,赋予许多家庭废弃物焕然一新的“生命”。

绿色环保鸣奏“春旋律”

个人、家庭厉行节约、践行低碳生活还远远不够,绿色环保需要每个人都加入其中,才能鸣奏出最动听的“春旋律”!跟随父母,我们宣传、推广低碳理念,让更多人加入我们的环保阵营。

作为班上有名的“小画家”,扬州世明双语学校六(1)班的张忱在妈妈的引导下,将环保习惯与理念画成小漫画,张贴在小区的宣传栏中。“妈妈不仅从小培养我的环保意识,还鼓励我向周边的同学分享环保经验。”张忱说,这些小漫画收效显著,不少小邻居已经上门“讨教”啦。

稿纸要双面用、践行垃圾分类投放……在爸妈的带领下,镇江市红旗小学五(1)班的张梓涵早已成为环保小达人。前不久,张梓涵跟随妈妈一起到社区讲堂为邻居们讲解环保知识,“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pm2.5,它是雾霾的元凶之一。少开一次车,就为我们的空气质量加一次‘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