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跟着Ta,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本报记者 邓 园 苗 苗 郭 瑞 张玫莹 齐 超通讯员 李 敏 狄 艳 周立义 张才祝

优秀传统文化并不遥远,它浸润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如何在父母或家人的引导下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它成为滋养我们成长的养分呢?赶快向下面这些同学“取经”吧,分三步走,将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纳入自己的眼界、胸怀与行动中!

于阅读中懂得

从小,父母教我们吟诵《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还与我们共读唐诗宋词,一起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旷达胸襟……正是这些文本,开启了我们追逐传统文化的“征程”。

别看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六(10)班的孙子碧年纪不大,可她能背的诗词却很多,从陆游的《示儿》到岳飞的《满江红》,她都能背得一字不差。“从小,我就爱跟着爸爸一起背诵古诗词,尤其爱背爱国诗词。我们一起边朗诵,边感受诗人的赤子丹心。”爸爸常对孙子碧说,爱国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有的情感底色。孙子碧在制作手抄报时,也常抄写上一些爱国诗词,她动情地说:“爱国是我们所有情感的根基,我们要将这根基在心中扎稳,并传承下去!”

受妈妈影响,常州市西新桥小学四(3)班的郁子萱从小便爱读历史类的书籍。“古语有云,‘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在历史故事中,我收获了很多成长正能量。”郁子萱记得她曾跟妈妈一起读过“程门立雪”的故事,从中了解到尊敬师长、诚恳求教的重要,而从“凿壁借光”中,郁子萱又懂得了学习要勤奋,要不畏困难。冬天到了,郁子萱还是坚持早起,她说:“读过的很多经典故事让我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动力!”

于言行中感悟

我们“读”的不光是经典,还有父母的点滴行动。他们真诚地对待身边人,认真地处理手边事,这其中都透露着“仁、礼、孝、勇、让”等真谛,值得我们细细感悟与学习。

“妈妈总有操不完的心!”常州市觅渡桥小学三(2)班的赵婧说,周末妈妈终于有空休息了,可她却担心外公找不到座位而坚持陪他去奥体中心看篮球比赛。上了公交车,妈妈又忙着为一位怀孕的阿姨找位置,并扶她坐下……“妈妈常说,要心怀一颗仁爱之心,对人对事都要热情,别怕麻烦。”赵婧心疼妈妈,更为妈妈而骄傲,她也常放弃休息,帮妈妈分担。

“百善孝为先”是盱眙县仇集中学七(2)班的杨正玲从小就树立的做人准则。“妈妈常说,‘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她也一直是我学习‘孝’的‘真人版教科书’。”妈妈常抽空去陪伴外婆,为她做可口的饭菜,前阵子外婆生病,妈妈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病榻前。有一次,妈妈的朋友寄来一盒包装精美的桂花糕,妈妈不舍得吃,却急着想让外婆尝尝鲜。在陪妈妈去外婆家送糕点的路上,杨正玲下定决心:继承妈妈孝的精神基因,让她也感受到温暖。

于日常中践行

在父母的鼓励下,我们将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化作行动——为妈妈递上一杯热茶,跟爸爸一道将“勤”字深耕,在认真写下的一笔一划里,传承汉字文化……

很难想像,经常为班级出黑板报的沭阳县潼阳中学初一(2)班的黄成功曾是写字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淘气鬼”,为此还被老师请来家长谈话。“我永远记得妈妈‘字如其人’的教导,妈妈说,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写好每一个字,是我们华夏子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分。”黄成功报名参加书法兴趣班,认真学习硬笔、软笔书法,平时写作业也一丝不苟。“汉字是文化与艺术的结晶,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就从写好汉字开始吧。”

村里谁家遇到困难,盱眙县仇集中学八(2)班冯立瑶的奶奶总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她常对冯立瑶说,待人礼貌、友善,一切从大局考虑,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耳濡目染下,冯立瑶也成了同学心中的“活雷锋”,宿舍灯的开关离床较远,每天早晨,冯立瑶总是第一个起床开灯,晚上又最后睡下,为室友们熄灯;每个课间,她还会默默收拾好讲台,并将黑板擦干净……冯立瑶用自己的小小行动,继承着从奶奶那儿学来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