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春秋末期,在伍子胥的帮助下,阖闾成功登上了吴王的宝座。当时的吴国尽管已经初具规模,但国力衰微、危机四伏,国防设施也极不完备,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安全形势:西依虎视眈眈的楚国,北靠雄心勃勃的齐国,南方的越国也在蠢蠢欲动。吴王阖闾为此忧心忡忡。鉴于当时吴国都城梅里地势低洼、城池狭小,不足以抵御外敌入侵,伍子胥向阖闾建议要“因地制宜”建设都城,加强国防力量,这样既能安置王宫府署,又能居民屯兵储粮。吴王阖闾被伍子胥描绘的强国蓝图深深打动,立马授权伍子胥负责设计并监督建造新的都城。
伍子胥召集全国的天文行家、堪舆高手和建筑巨匠,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规划出一座周长47里的外城区和一座周长10里的内城区。他们巧妙利用吴国的地形地貌,历时数年,最终在太湖之畔建造起一座依山傍水的庞大城郭。城墙巍巍,池水深深,既可开门迎客,又可闭关拒敌,堪称金城汤池。看到这座铜墙铁壁般的新都城,吴王阖闾非常满意,亲自命名为“吴大城”,而吴地百姓则称之为“阖闾大城”。吴国由此有了坚固的国防,从此走上强国之路,成为春秋末期的一方霸主。
(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