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名的革命音乐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以音乐为武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唤醒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被称为“民族的号手”。
《渔光曲》点亮黑夜中的灯塔
1900年,任光出生于浙江嵊州。中学时他就展现出音乐天分,博得“小音乐家”的称号。五四运动后,任光带着音乐报国的梦想,赴法国勤工俭学。9年后,他放弃优渥的生活回到祖国。
在上海,任光与左翼戏剧家田汉、音乐家聂耳等结识,参加左翼音乐运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任光创作歌曲《十九路军》,歌颂中国军民奋起御敌的爱国精神,成为抗日救亡歌曲的先声。
1934年5月,任光应邀为电影《渔光曲》配乐,他专门跑到渔民家,租了一条舢板,亲身体验渔民生活,倾听渔民的呼声,捕捉创作灵感。《渔光曲》这首歌出色地配合影片叙事,倾情讲述贫苦渔民的痛苦生活,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影片上映后,歌曲《渔光曲》随着影片的热映不胫而走,被广为传唱。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回忆:抗战时期,在紧张的战斗间隙,大家都喜欢凑在一起唱《渔光曲》。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将《渔光曲》作为开播曲,歌曲表现出的星星渔火,如暗夜中的光芒,照耀着中国前行的方向,于是国统区人民把新华广播称作“茫茫黑夜中的灯塔”。
《打回老家去》发出抗日救亡的呐喊
在歌曲创作的同时,任光为红色音乐的制作与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经任光之手录制的左翼歌曲有四五十首之多。他受党的委托,利用职务之便,举办“百代新声会”,邀请各界人士参与,为左翼歌曲制造社会舆论,创造传播条件。
1935年4月14日,聂耳在赴日前一天,还与任光等人用简谱初稿试唱了《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勇前进的心声,发出中国抗日救亡的时代最强音。
1936年春,为响应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提出的建立全国一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任光与冼星海、张曙、麦新、吕骥等一起投身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任光创作了一首通俗易懂、主题鲜明的抗日歌曲《打回老家去》,这既是任光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倾听大众呼声的有感而作,也是其音乐创作风格的一次全面转型。歌曲慷慨激昂,气吞山河,反复高歌“打回老家去!打走日本帝国主义”,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全国军民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决心和意志,发出“不做亡国奴隶”的时代呐喊。
《新四军东进曲》一曲悲壮的战歌
1940年,新四军军长叶挺在返回皖南前,力邀任光、钱俊瑞等文化人士加入新四军。任光被分配至战地文化服务处,负责音乐与宣传鼓动工作。到新四军后不久,任光就为新四军将士创作出《擦枪歌》,受到战士们的喜爱。
1940年底,新四军准备渡江北上,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军部发布《告别皖南书》,任光随即创作出《别了,皖南》(后更名《新四军东进曲》)。他吸取《打回老家去》的创作经验,配合新四军战略行动,雄壮坚定的歌曲蕴含着新四军将士对皖南根据地的依依不舍,以及北上抗日救国的坚定信念,“冲过重重叠叠的封锁,冲进日本鬼子的窝巢”,抒发出“我们一定胜利,我们一定达到目标”的壮志豪情。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在转移途中突遭国民党大量军队伏击包围,皖南事变爆发。10日清晨在高坦村,叶挺军长作了最后的战地突围动员报告,任光随后指挥全体将士高唱《新四军东进曲》。12日夜,在随新四军军部突围过程中,任光被流弹击中胸部,伤重不治,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