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奥运“金牌”教练回母校“执教”

本报记者 周 琳

通讯员 王春林 郭彦如 咸 萍

郝婷与队员们合影。

 

前不久,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艺术体操教室里迎来了一位“金牌”教练——中国艺术体操队员、巴黎奥运金牌得主郝婷。回到母校,郝婷化身教练,对学校艺术体操队学弟学妹们做着耐心的指导:“脚背再绷直一点!”“彩带要舞得更飘逸!”

得到冠军姐姐的指点,二(1)班江芯羽训练起来更投入了。上世纪90年代,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便创设了艺术体操社团,之后又实行“市队校办”模式,不断向上级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其中就包括郝婷、陆颖娜等世界和全国冠军。教室里,郝婷手持彩带,为同学们做着示范。随着她手腕的抖动,彩带仿佛拥有了生命,在空气中翩翩起舞,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幼儿园开始就接受专业训练的江芯羽已经接触艺术体操三年多,“郝婷姐姐示范的动作看似简单流畅,实际上需要很高的控制力和精准度,做起来很难。”在榜样激励下,原本在器械运用上有些薄弱的江芯羽更加刻苦地练习,现在彩带和彩球已经能在她手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了。

“郝婷学姐可亲切了,一直在鼓励我们认真训练。”六(8)班张馨月从幼儿园中班起就开始学习艺术体操,一直把郝婷当做自己的榜样。在和奥运冠军座谈时,张馨月被郝婷姐姐的讲述深深打动了:郝婷姐姐16年来在训练场挥洒汗水、刻苦训练,可就在巴黎奥运会前夕,她脚部受伤,但她坚持参赛,因为她知道自己肩上承载着人民的期望与国家的荣誉。张馨月说:“爱国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中。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汗拼搏,老师教书育人,我们学生认真学习、在训练中砥砺品格,都是在践行爱国。”

活动最后,队员们轮流佩戴了郝婷姐姐的那枚巴黎奥运会金牌。回想起郝婷姐姐与队友们登上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女子团体最高领奖台的场景,江芯羽和学校体操队的队员们备受鼓舞,“郝婷姐姐和队友们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的完美融合,让中国队打破了欧洲在艺术体操领域的长期垄断。作为小队员,我们也要肩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努力将更多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艺术体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