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一碗“爱心粥” 温暖一座城
本报记者 张玫莹 通讯员 朱金晶

图为队员们在“莫文隋爱心早餐点”做志愿者,给老人们送早点。


图为队员们与张志光爷爷合影。


前不久,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南通经济开发区“莫文隋爱心早餐”服务点为转退老兵、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提供免费早餐的新闻,引起了南通市竹行小学少先队员们的关注,他们决定去寻访“莫文隋爱心早餐”的发起人张志光爷爷。

在通盛花苑小区,队员们见到了身穿“红马甲”的张爷爷。“张爷爷,‘莫文隋’是谁?为什么用他的名字命名爱心早餐点?”四(8)中队张恺桐提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疑惑。张爷爷向同学们介绍了“莫文隋”的由来。1995年,南通工学院两名贫困学生先后受到汇款署名为“莫文隋”的陌生人资助,这两名学生按照汇款单上的地址到处打听,后又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扩大寻找范围,却始终没能找到“莫文隋”。后来有心人发现,“莫文隋”谐音“莫问谁”,起这个名字的初衷就是“做好事不留名”。“后来,南通市又涌现出‘卫英才(为英才)’‘吴铭(无名)’‘魏群(为群)’等一大批‘莫文隋’式的好人,‘莫文隋精神’也从南通辐射向全国……”听着张爷爷的讲述,张恺桐打心里敬佩这些默默传递着爱心与温暖的“莫文隋”们。

交谈中,同学们了解到张爷爷是一位退伍老兵,后来成立了滴滴家政服务江苏有限公司。在走访慰问老兵时,张爷爷发现许多老兵的儿女不在身边,早餐经常是能将就就将就。2019年,张爷爷出资18万元成立了“爱心粥基金”,开张了“莫文隋爱心早餐”服务点,如今,爱心早餐点已发展到了6家。“4年多来,爱心早餐点服务老人近40万人次。张爷爷的爱心举动感染了很多人,先后有一万多人次的志愿者在‘莫文隋爱心早餐’服务点进行无偿服务。真是‘一碗粥温暖了一座城’!”张恺桐感叹道。

在经济开发区能达大厦“莫文隋”展馆里,队员们聆听张爷爷讲述一个个家乡“莫文隋”的故事,并立志要向张爷爷学习,向家乡“莫文隋”学习。寻访后的第二天清晨,队员们就自发地来到了“莫文隋爱心早餐”服务点,当起了小小志愿者。为前来吃早饭的人端粥送菜,将用完餐的餐桌收拾干净,小“莫文隋”们忙得不亦乐乎。“参加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奉献的快乐,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要将‘莫文隋’精神传承下去,用实际行动关爱和帮助身边的人。”陈文乐擦着额角的汗水,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