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核心内涵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作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思接千载、鉴往知来,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清晰取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相互协调、推动科技创新创造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人只有首先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之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精神活动。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反作用,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甚至影响其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我们应对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次大考的重要法宝,是不断推动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
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互统一、相辅相成,这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为了把人变成生产和消费的机器,而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目的就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目标可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包括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各方面建设共同推进的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文化也在不断繁荣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更加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同频共振,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系省委研究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