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用我的努力换孩子光明未来,值!”
本报记者 周 琳 通讯员 左云英

乡村的嬉闹、同龄人的读书声……这些最日常的声音,对泰兴市济川小学五年级小李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小李从出生时就有听力障碍,5岁前都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多亏了李爷爷的帮助,我才能听到声音,学会说话。”小李口中的李爷爷是泰兴市分界镇关工委“五老”李光才。

李光才2004年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便把助学助困当成自己的追求。只要村里有孩子遇到困难,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5年前,小李的父母想带孩子做人工耳蜗手术恢复听力,但28万多元的手术费让本就生活拮据的他们“愁白了头发”。于是,李光才跑残联、奔民政,反映情况。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小李如期进行了耳蜗手术,并免除了手术费。直到现在,小李还记得耳蜗首次开机时的感觉,“神奇、美妙……我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我可以去学校上学了!”学会说话后,小李向李爷爷郑重地说了声“谢谢”!

2016年,李光才注意到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便创办了野庙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免费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孩子补习功课。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学生杨进记得,起初辅导站就设在李爷爷家中,“遇到下雨天,李爷爷还会留我们在他家吃饭。”杨进的爸爸因车祸去世,妈妈改嫁,因为缺乏管教,小学时成绩在班上“吊车尾”。李光才主动承担他的学杂费,还把他带到辅导站,用名人故事鼓励他。在李光才的帮助下,杨进考上了重点高中。“李爷爷给了我家人般的关爱,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他的期望。”

随着辅导站越办越好,进站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李光才又带头捐资,对村内10间闲置的房子进行改建,很快焕然一新的辅导站落成了。村里的“五老”、在职教师在李光才的影响下,也主动来到辅导站,义务照顾和辅导孩子们。

十多年来,李光才先后资助过17名贫困生,帮助7名孩子圆了大学梦。其实他的老伴务农,家境并不宽裕,可他依然坚持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用我的努力换一群孩子光明的未来,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