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飞转,时代在前行,社会在进步,世间一切事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因此,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组织,乃至每个生命体,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局面,都面临着两种抉择:一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抱残守阙,无所作为,最终成为落伍者,为时代所抛弃,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一是不断地完善自我,以变革适应变化,与时俱进,因时乘便,顺势而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主动选择。
往事越千年。北宋神宗时期的宰相王安石,也曾做出过与时俱进的主动选择。为了富国强兵,他毅然推行了“熙宁变法”。可惜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熙宁新政夭折了。强国梦碎,王安石最终饮恨金陵半山堂。
以历史的眼光审视,王安石无疑站到了那个时代的前列。熙宁新政的部分内容,即使其政敌也否定不了,因而有些制度为后朝所执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安石倒是人亡政尚未息。
反思熙宁新政夭折的原因,有一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与时俱进的制度,必须有与时俱进的人才去贯彻,否则必然会出现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的局面。熙宁新法的不少惠民之政,最终成了蠹民之举,不就是那些“歪嘴和尚”在作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