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丁捷话成长
不要过度“爱护”玩具

许多家长要求孩子爱护自己的玩具和其它用品,这也许可以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但我觉得不值得过于提倡。太多地提醒孩子从小对物质的严格把守,会对孩子产生许多潜在的不利影响。

玩具就是用来消遣、用来娱乐的。过于严格规范爱护程度,会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不能放开手脚和释放应有的情绪。

玩具也是孩子生动的学习工具。如果不加以制止,十个孩子有九个会拆解玩具。其实,任何拆解行为的过程,都是一次专心致志、强烈问求的实践过程。拆一个玩具,就是上了一堂自学课,其收获不小。变形金刚这样的玩具,其设计者的灵感,就是来自于人对玩具、对复杂用品本能的拆解欲望。说到底,这是一种求异和创新思维。

玩玩具的过程和方式,对孩子的情商发育有很大的影响。玩具往往是孩子的交际介质。中国孩子在一起玩时,中国家长会警告孩子,守护好自己的玩具,不要给其他小朋友弄坏弄丢。眼睁睁看着别人的玩具,不能交换,孩子的好奇心处于压抑状态;孩子的交流欲望无法满足,进而会产生嫉妒心。有的孩子就无休止地向父母索取更多的玩具,只要小伙伴有的,他就也想有。这样的孩子,会渐渐变得小气、爱财、恋物、自私,不懂得“交换利润”和“共享乐趣”,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化环境。

因此,千万不要教孩子过度吝啬玩具。墨守陈规、小里小气、不合群,这一类品行,也许就是从一个小小玩具的教育中,开始形成的。

 

扫一扫与作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