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学初三(1)班 沈 洋
指导老师 陈根荣
这是天使的羽毛,守护我,温暖我,伴我度过又一个温暖的冬季。
时令初冬,家中的阳台上挂满了洁白的棉絮,方言称其为“棉斗”。生于丝绸之乡,丝棉是家家户户冬季做棉袄的最佳选料。时过境迁,各式各样的羽绒服轻便时尚,已逐渐代替了这种手工制造的传统衣物。我也在进入初中后,不愿再穿这臃肿的大棉衣了。爸爸妈妈也多次说,奶奶的眼睛大不如前,要不以后别再缝棉袄了。可奶奶总说,自家的丝棉最贴身,还是坚持每个冬天都亲手为我缝制一套大红的棉衣裤。盛情难却,我总会在晚上做作业时换上奶奶为我“私人订制”的棉衣裤,温暖周身。
又是一年冬季,阳台上又飘挂着一个个洁白的“小精灵”,它们轻柔地舞动着,尽情地吸收着初冬午后阳光的气息。那白色没有一点瑕疵,逆着光,仿佛融进了蓝天,变成
一缕流云。晚上,我在灯下做作业,奶奶便在一旁为我缝制棉衣。奶奶不识字,却爱陪我做作业,她静静地在一旁做着自己的事。
只见奶奶娴熟地拉着巴掌大的棉絮,抖动双臂,使棉絮向四面舒展,变得蓬松而轻薄,直到透过光线能看见一根根细丝随着气流轻轻飘浮,才将其轻轻铺在棉袄套子的里层,一层又一层,轻轻地拍压,小心地抚平,偶尔偷溜出来的几根丝线,也被奶奶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搭、一揉,又塞了回去,动作是那么柔,那么顺。当棉袄套子上叠起厚厚一层时,奶奶像变戏法似的东拍拍,西摸摸,双手再抓住两边用力一甩,胖乎乎的棉袄雏形便出现了。随后她就架起老花镜,熟练地穿针引线,仿佛那针眼会自动应和线一般,那样顺畅。她一手捏着衣服的边缘,一手拿着针,轻轻穿进去,手腕一转,针又从下面冒出来,一提一穿,流畅自如,针脚均匀而平整。
窗外的风似乎变大了,但室内依然静谧而美好。柔柔的灯光洒在奶奶身上,她的脸上浮动着祥和与慈爱。奶奶的手布满了岁月的皱痕,但依然如此灵巧,俨然天使的翅膀,翼护我,给我温暖。奶奶似乎也听到了风声,抬起头,看见我在瞧她,笑着说:“洋洋,明天晚上你就可以穿了,天再冷也不怕!”
临睡时,那套棉衣裤已折叠平整摆放在我的枕头边,大红是奶奶最喜欢的颜色——“喜气,小姑娘穿红色最好看!”这是奶奶最常说的一句话。我捧起棉衣,贴在脸庞,那么柔软,那么温暖,还带着阳光的香气和爱的芬芳,像天使的羽毛,守护我,温暖我,又会带给我一个暖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