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铁砧”》
共产党人意志坚,
赴汤蹈火我当先。
严刑拷打何足畏,
“铁砧”美名万古传!
作者:
陈松山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一户贫苦农家。早年他受五四运动影响,萌发革命思想,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莲花县早期农民运动骨干。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松山转入地下斗争,参与组织农民赤卫队,在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战。1930年,莲花县成立苏维埃政府,陈松山任九都区苏维埃军事部长,负责地方武装建设和反“围剿”斗争。他动员群众“分田分地”,组织赤卫队配合红军作战,曾率队伏击国民党地方民团,缴获大量武器,巩固了苏区政权。
1933年,国民党对湘赣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陈松山率部在坊楼一带阻击敌军,因寡不敌众被捕。敌人将他关押在九都监狱,施以酷刑逼供,企图瓦解苏区情报网。陈松山始终坚贞不屈,痛斥敌人:“你们可以打断我的骨头,但打不碎共产党的心!”狱中难友回忆,他常鼓励大家:“革命总要流血,但血不会白流!”同年秋,陈松山在狱中英勇就义,年仅31岁。
背景:
1933年夏,陈松山在九都监狱遭受非人折磨:烙铁烫身、竹签刺指、盐水泼身……敌人企图以肉体摧残迫其屈服。然而,他却在血迹斑斑的牢墙上,用木炭写下了《革命的“铁砧”》一诗。诗中“严刑拷打何足畏,‘铁砧’美名万古传”的豪迈宣言,源自敌人审讯时的嘲讽:“你们共产党人难道真是铁打的砧板?”陈松山以“铁砧”自喻,既回应了敌人的挑衅,更彰显了革命者如铁砧般承受千锤百炼依旧岿然不动的意志。
陈松山牺牲后,狱友凭记忆将诗句秘密传出,经苏区宣传干部整理,刊登于《红色湘赣》报。2016年,莲花县修复九都监狱旧址,在陈列馆中复原了陈松山写诗场景,并镌刻诗句于石壁。当地百姓传颂:“坊楼有座铁砧山,松山就是山上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