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走进“地下遗脉”,触摸古城脉搏

本报记者 李 彤 通讯员 陈 晓

“没想到城墙博物馆竟建在地下!”徐州市青年路小学的单柏乔参观徐州市城墙博物馆时连连惊叹。3月12日,徐州市青年路小学的同学们‌‌在江苏师范大学徐文化研究中心王乔教授的引导下,踏入这座下沉式博物馆。

徐州市城墙博物馆是在徐州的古城墙遗脉之上设计建造的。经考证,这段古城墙为明代遗存,已被深埋600余年。博物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层,将古代与现代完美融合,这让同学们在参观时,深切感受到徐州这座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

王乔教授介绍说,徐州城为王城、要邑,几经倾覆,几经重筑,这才成就了徐州“城下城、府下府、街下街、井下井”的古城遗脉。展柜中斑驳的青砖、陶瓦、铭文砖吸引着大家的目光。“这块砖上刻着‘洪武七年造’,是明朝士兵亲手制作的!”王教授指着展品介绍,同学们纷纷踮起脚尖观察砖块上的字迹。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原本残缺的古城墙在光影中“复原”,让同学们得以一睹古城墙的全貌。在展厅二楼的多媒体沙盘前,同学们围成一圈,观看徐州古城格局演变动画,直观感受从西汉楚王都到明清重镇的沧桑巨变。

“大家知道吗?徐州城墙在抗战时期曾被用作防空洞。”在抗战主题展区,王教授讲述的烽火故事让同学们神情肃穆。展柜里陈列的子弹壳、煤油灯和老照片,将课本中的历史变得更加鲜活。陈思诺说:“城墙不仅是石头堆成的墙,更是守护百姓的‘英雄’。”

城墙博物馆里丰富的展品、厚重的史料和精彩的呈现方式让同学们领略了家乡深厚的历史底蕴。“触摸城墙就是触摸文明的脉搏。”王教授希望通过这样的参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守护文化遗产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