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老苏”年近而立始发奋

在唐宋八大家中,北宋苏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就占了三席;在当时他们又被合称为“三苏”——“老苏”“大苏”和“小苏”,“老苏”指的当然是父亲苏洵。

话说“老苏”小的时候并不喜欢读书,家境富裕的他整日嬉戏玩乐。27岁的一天,他读到一篇关于古人刻苦攻读的故事,深受触动,再看看自己年将而立,却文章不著、功名未立,于是决定发奋苦读。

打那之后,苏洵抓紧一切时间读书。一年端午节,他从早到晚都在书房里专心致志读书,以至于误把砚台当成了蘸粽子的糖碟。他还烧了自己之前写的文章,决心从基础学起,认真攻读《六经》和百家学说。经过五六年的埋头苦读和潜心写作,苏洵不仅成为了学识渊博的学者,还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受到了家乡学者的倾慕。之后离蜀进京,更是名扬天下。

在苏洵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他的勤奋和才智,更应该看到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功的向往。同时故事也启发我们,对于学习这件事,何时起步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