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高君宇: 担负起改造世界的责任

“说不出的悲哀”,这恐是很普遍的重压在烦闷之青年口下一句话罢!我曾告你我是没有过烦闷的,也常拿这句话来告一切朋友,然而实际何尝是这样?只是我想着:世界而使人有悲哀,这世界是要换过了;所以我就决心来担我应负改造世界的责任了。这诚然是很大而烦杂的工作,然而不这样,悲哀是何时终了的呢?我决心走我的路了。所以对于过去的悲哀,只当着是他人的历史,没有什么迫切的感受了。有时忆起些烦闷的经过,随即努力将他们勉强忘去了。我很信换一个制度。青年们在现社会享受的悲哀是会免去的——虽然不能完全,所以我要我的意念和努力完全贯注在我要做的“改造”上去了。

——高君宇致女友石评梅的信

作者:

1912年,才华出众的高君宇考入山西省第一中学。少年高君宇对社会政治问题非常关心,订购了《晨报》《申报》《康梁文钞》等进步书刊,学习进步思想。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在那里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教育。十月革命后,高君宇和邓中夏、黄日葵、许德珩等同学,经常聚集在李大钊那里,共同研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1918年5月,他参加的反对北洋政府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活动,是近代中国学生运动史上第一次公开的游行请愿活动。

五四爱国运动中,高君宇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和许德珩等十几个学生冲进赵家楼,痛打签订卖国条约的官员章宗祥,并火烧赵家楼,演出了五四运动中壮丽的一幕。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高君宇和邓中夏等北大19名学生秘密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我国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之一。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高君宇是这个小组最早的成员之一。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高君宇等受党的委派,领导长辛店工人同反动军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高君宇受党的委托,担任孙中山秘书。1924年,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高君宇随同孙中山抵京。1925年,高君宇因病去世,年仅29岁,葬于北京陶然亭。

背景:

1922年春,在北京山西会馆的一次聚会上,高君宇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女作家石评梅。石评梅很有才华,经常写文章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宣传妇女解放运动,被人们誉为“女界杰出之秀”,但她又多愁善感,作品中总是充满忧伤、低沉的情绪。此时,已走上革命道路的高君宇经常在思想上开导、帮助她摆脱小资产阶级情调,向她讲解革命理论,指出当代青年苦闷的根源在于社会,要解除苦闷就要改造这个社会。高君宇还经常送一些革命刊物给石评梅读,带她去参加一些群众集会和讲演会。由于高君宇的言传身教,石评梅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她开始同情革命。石评梅理解并支持高君宇的革命行动,多次帮助高君宇摆脱险境。

1925年,高君宇患病做手术后第二天突然去世,这对石评梅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题写了他生前最喜欢的诗人海涅的励志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并作《墓畔哀歌》表达刻骨的思念之情。1928年9月,年仅26岁的石评梅因悲伤过度,在泣血哀吟中走完短暂一生。人们把她葬于陶然亭内的高君宇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