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有本古书叫《礼记》,“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这里。它是这样说的,“国运清明,民无饥馑,谓之小康”。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小康”是国家比较安宁清明,百姓丰衣足食的社会状态。
最早,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将“小康”概念作为自己的革命理想。他在《三民主义》中说,民有、民治、民享,就是所追求的大同小康世界。
1979年底,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他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即是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从理论上最早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命题。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具体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