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他一生创作诗歌近万首,现存九千多首。

A 立救国志 作爱国诗

幼年时期,因金人南侵,陆游随家人逃难到江南,尝尽了颠沛流离的痛苦。他的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官员,交往的多是爱国志士。惨痛的经历和环境的熏陶,培养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

陆游自幼好学,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特别偏爱读兵书,喜欢练剑,曾在诗中写道:“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希望能在军旅中一展抱负。陆游十七八岁时便开始写诗,二十五岁左右开始跟诗人曾几学诗,在曾几的指教和影响下,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情怀,表现出轩昂豪壮的气魄。

 

B 仕途坎坷 报国无门

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赴临安应试,因名次居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触怒了秦桧,竟被取消资格。秦桧死后三年(1158),他被皇帝召见,乘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方面的建议,积极主张北伐。但随着北伐的失利,陆游被罢官。

乾道八年(1172),重获任用的陆游被调到南郑。这是他一生中身临前线的唯一机会。急欲杀敌报国的陆游十分振奋,他身着戎装,戍卫在大散关头,来往于前线各地,接触爱国民众,考察南郑一带的形势,积极准备打击敌人。他生活在战士中间,所有这些火热的战斗生活,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也扩大了他的诗歌领域。从现实生活中,从火热的斗争中汲取题材,形成了他的宏丽悲壮的诗作风格。

但不到一年,陆游又被降职。他借酒浇愁,排遣报国无路的苦闷。一些官员认为陆游不知高下、不守礼义,是个粗野狂放的人,陆游索性自号“放翁”。淳熙五年(1178),陆游五十四岁,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做官。不久,因一贯坚持抗金,并抒发于诗词之中,为当权者嫉恨,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免。

 

C  身在乡野心系中原

此后的二十年间,陆游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绍兴度过,生活宁静简朴。他“身杂老农间”——参加农业劳动;有时他还骑着毛驴,带着药囊,到远近的村落里去医病施药,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和尊敬。由于生活的转变,他对于农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同情,因而晚年写了大量的反映农村残酷现实和描写田园风光的诗,风格也趋向平淡。但是,诗人仍然“寤寐不忘中原”,爱国思想愈加深沉。当爱国词人辛弃疾再度起用时,他还写了一首长诗表示祝贺,并劝勉他以国仇为重,不要计较个人的恩怨!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与世长辞。临终时,他写了这样一首《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的最后号召,它教育、鼓舞了后代无数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