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品园》

陈从周 著

这本书的作者是已故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从周。陈从周童年时便喜欢养花种草、叠石理水、观察工匠造房起屋。他的诗词师承“一代词宗”夏承焘,同时他还是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主攻山水人物花卉。陈从周直接参与指导了上海、浙江诸多古园的维修和设计工作,如上海豫园、嘉定孔庙等。他提出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论断,建筑大师贝聿铭称他为“一代园林艺术宗师”。

《品园》中的《说园》,是以苏州园林为主要范本,解释中国园林的设计建设理论,“中国园林首重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与中国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分不开的,亦就是说园林的设计者有这种思想感情,才能创造出他理解的园林”。陈从周也阐述了自己的造园理念: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静观和动观之分,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如苏州网师园;大园则以动观为主,如拙政园。此外,陈从周还提出为情造景、风景区建筑不能喧宾夺主、造园之理要和绘画之理及缀文之理相结合、造园者要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等理念。

《品园》一书文字优美,如同写给中国古典园林的散文诗:“如夏日的蕉廊、荷池,冬日的梅影、雪月,春日的繁花、丽日,秋日的红蓼、芦塘,虽四时之景不同,而景物无不适人。故有松风听涛、菰蒲闻雨、月移花影、雾失楼台等景致。”“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

梁思成曾说:陈从周先生以散文的优美代替了枯燥的说理,解决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语法”构架,形成了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的阐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