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文化悠悠麦饼香

本报记者 周 琳  通讯员 郑锡华

所有家乡美食中,无锡市新吴区泰伯实验小学四(2)班杜雨鑫最爱那香气四溢的麦饼。圆圆的小馅饼,烤至两面金黄外表出现圈圈“涟漪”,菜籽油特有的醇香搭配酥脆的面饼,咬上一口让人唇齿留香……

这学期,杜雨鑫加入了学校舌尖上的非遗社团,学习过程中,他了解到美味的麦饼背后还藏着一段悠久的历史。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三让天下”,去江南途中带了一种圆饼,到达江南后,泰伯将圆饼赠与当地百姓,大家吃后赞不绝口,将这圆饼称为“吴苏麦饼”。百姓为表达对泰伯的敬仰,开始学习制作麦饼,并只用椒盐、猪油、白糖芝麻三种馅料,寓意泰伯“三让天下”的事迹。“直到现在,每年中秋我们都会吃麦饼。咱鸿山推酥麦饼还被称为苏式月饼的‘始祖’呢。”家乡美食悠久的历史让杜雨鑫骄傲极了。为了成为家乡美食的合格传承人,四(2)班朱雨瑶还和社团小伙伴们走进田间,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了解面粉、询问菜油的制作过程,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在一次次走访中,朱雨瑶不仅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还领略到吴文化的魅力。

带着传承家乡文化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同学们跟随校外辅导员三妹奶奶学习制作技艺时也更加认真了。你瞧,平日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杜雨鑫正有模有样地在面粉中加适量清水,慢慢揉搓,可任凭他怎么揉,都揉不出三妹奶奶手中那样光滑饱满的面团。请教三妹奶奶后他明白,揉面时不能贪多、贪快,要手腕发力,顺着面团的方向慢慢揉搓。他还在学习制作麦饼时了解到,从前受条件限制,面粉较为粗糙且馅料大多做糖馅,只有过节才能吃上一口,现在精选原料,随时都可以品尝这份美味,“怪不得说幸福生活可以‘尝’出来呢。”很快一个小小的麦饼就做好了。看着烤炉中扁扁的面饼慢慢“长大”,同学们心中满是成就感,活动结束后他们还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麦饼带回去和家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