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凯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谈治国理念时说:“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天下大同。”
每种事物都有其可用之处。战国时期,庄子和惠子曾就事物的“有用”“无用”进行过一场辩论。惠子举例说:“魏王送我一颗葫芦种子,长成后,结出的葫芦巨大无比。但是用它来盛水,它的外壳太薄,又不坚固;把它剖开做瓢,又实在太大、太浅,放不了多少东西。这葫芦大而无用。”庄子反驳说:“事物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你有这么大的葫芦,心里却只想着用它们盛东西。为何不考虑把它们制成腰舟?浮游于江河之上,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呀。”惠子的大而无用和庄子的物尽其用,表现了二人对于物质与精神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从现实来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了不起的思想,而要想真正做到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