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为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 梅

 

深秋时节,尤其是霜降过后,许多植物的叶片仿佛变魔术般,逐渐由绿变成红、橙、黄、紫等颜色,斑斓多彩,分外迷人。尤其是成群连片的红叶树,不由让人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美妙诗句。

我国的红叶树种类繁多,有“北看黄栌,南赏枫叶”之说。在北京香山,主要就是赏黄栌;南方最著名的红叶树种,则是枫树。此外,像三角枫、五角枫、鸡爪槭、乌桕、黄连木、盐肤木、卫矛、柿树等树木的叶也都各具特色,红艳可人。在它们更换红装之前,却一律都着青衣绿衫,这换装的奥秘在于色素变化。

尽管植物的叶中除了叶绿素,也含有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可呈现艳丽色彩的色素,可当叶中所含叶绿素占主导地位时,叶片就始终保持绿色,而抑制了其它色素展现。入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阻碍,其破坏却与日俱增,数量锐减,而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色素却比较稳定,于是,它们便有机会尽情展示自己的天生秀色。另外,植物中的花青素让花果呈现缤纷五色,也是秋叶变红的关键物质。

像银杏、金钱松等色叶树,深秋时叶色则呈现明艳夺目的金黄、橙黄、黄褐等色,这是因为其叶片中含有较多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至于别名为“五彩枫”的三角枫,其叶色先由青转黄,又由黄变橙,继而由橙变红,由红又变紫,甚至同一枚叶片上可能同时呈现斑斓五彩,艳丽异常。

看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大自然表演的又一场精彩魔术,而且其中也蕴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

(本栏目由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