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厉害了! 港珠澳大桥的“黑科技”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天堑变通途!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创造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的世界纪录,涵盖了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都运用了哪些“黑科技”吧。

脑洞大开的桥隧结合设计

 

港珠澳大桥并不是一座严格意义上的“桥”,而是一个桥梁与隧道的组合体。

广州港是世界著名的繁忙大港,每天都有上万艘船只进出。这些巨轮体积大、吃水深,如果大桥全部修建在水面以上,那么这些船只很难从桥下通行,还容易与桥墩相撞。

大桥设计团队提出了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方案:建造东西两个人工岛,修建一段海底隧道,将隧道与大桥连接起来。整个工程在海中全长35公里,其中有29公里是桥,6公里则是隧道。

特殊工艺做到滴水不漏

为了防止沉管隧道渗水,工程人员使用了一种抗渗性能很强的混凝土,它的微观结构非常致密,有害离子很难直接渗入。再加上隧道壁内部密集的钢筋笼起到了极强的约束作用,限制了混凝土的开裂。
为了避免沉管段之间的缝隙发生漏水,在沉管的节段和节段之间,还设置有一层厚厚的橡胶垫来弥合缝隙。在沉管内部沿纵向设置有许多贯通的预应力钢筋,它们就像是一束强力橡皮筋,将沉管紧紧地绑扎在一起,不留一丝缝隙。这样,沉管内部就能够做到滴水不漏。

沉管隧道上演“深海之吻”

 

这条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海底隧道的每一节沉管重达8万吨,规模堪比一艘航空母舰,且沉到水下40多米。

一个标准管节重达8万吨,需采用8艘大马力全回转拖轮协同作业。配置深水无人沉放系统的国内首条安装船通过遥控技术调整管节姿态,精确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堪称世界最精准的“深海之吻”。

结实强壮的桥中“猛男”

 

大桥总长约55公里,除了身段纤长,还“肌肉发达”。大桥主梁钢板用量达到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因为身板结实,大桥抗“打击”能力也是一流!大桥支座是世界上最大尺寸,承载力约3000吨,能抗8级地震,抵御16级台风和30万吨巨轮撞击!

别具一格的“插管成岛”

为建造两个人工岛,工程人员创造性地采用了“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这一世界首创的新技术。120个巨型钢筒被插入海底直接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钢筒的直径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其高度达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

一座“爱心满满”的桥

 

港珠澳大桥还是座有“爱心”的桥。大桥坐落的伶仃洋海域,生活着一群中华白海豚。为了保护好它们,大桥将坚实的脚部—承台,深埋在海床底下。施工期间,大桥避免大量施工人员、船舶和机器下海作业,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的伤害。

目前,区域内的白海豚数量有增无减。这一现象或与人工岛和桥墩聚集浮游生物,为白海豚觅食提供便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