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畅想月色近荷塘 《背影》依依忆斯人

本报记者 张玫莹  通讯员 宣云台

 

自清馆、自清亭、荷塘、佩弦长廊……走进东海县平明中学的校园,你便会被浓浓的文学气息包围。作为现代著名爱国主义文学家朱自清的“老乡”,东海县平明中学的同学们无不知自清、学自清、爱自清、颂自清。校园里的朱自清纪念园便是同学们学习自清精神、课间放松身心、文学社开展活动的不二之选。

“纪念园中的荷塘仿佛再现了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中的景色,令人陶醉。”九(1)班钱晶玲喜爱荷塘的四季:夏天,蓊郁的莲叶铺满水面,粉嫩的荷花调皮地探出脑袋,仿佛在跟同学们“捉迷藏”,爱凑热闹的红鲤鱼也时不时吐出一串泡泡,搅得水面“不得安宁”;冬天,荷花凋零、荷叶枯萎,结着薄冰的池面像在诉说孤独,期盼春日的暖阳……午休时间,钱晶玲喜欢坐到荷塘边的自清亭中,捧一本《朱自清散文集》品读。“和朱自清一样,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课余时间置身荷塘边,我也仿佛什么都可以不想,做个自由的人。”

漫步纪念园中,同学们不仅可以在快节奏的学习之余收获身心的放松,还能在园中随处可见的朱自清名句中汲取“自清精神”的养分。“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激励同学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惜时如金的治学精神警醒同学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九(1)班孙海诺不仅对朱自清坚定的爱国精神敬佩不已,对自己也有严格的要求。“毛主席评价朱自清是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民主战士。生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我想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具体体现。”

今年清明节期间,朱自清的嫡孙朱小涛先生走进平明中学朱自清纪念园,与自清文学社的同学们亲切交流,并为同学们朗诵了《背影》。半年时间过去,朱小涛先生朗诵时颤抖的双手和眼里闪动的泪花,让八(3)班陈梦狄至今记忆犹新。在文学社活动时间,陈梦狄总会一遍遍地朗诵《背影》,揣摩朱自清文字间流淌着的对父亲的爱。“再过不久,学校筹建的朱自清故居就要竣工了。希望在开馆仪式上,我能代表所有热爱朱自清的同学们,像朱小涛先生一样饱含深情地献上一段《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