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小月季”“小丁香” 绽放新时代

本报记者 张玫莹  通讯员 储宁玲 聂德勇

 

“乌海的小伙伴一路辛苦了,常州欢迎你们!”“谢谢你送给我的蓝色哈达,漂亮极了。”“听说你们喜欢吃面食,希望江南水乡的稻米你们也能喜欢。”……前不久,在常州市武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里,常州市武进区的同学们与20名从内蒙古乌海市远道而来的小伙伴欢聚一堂,开展“花开新时代”内蒙乌海——常州武进“手拉手”回访活动。一年前,武进区的“小月季”们远赴乌海,在那里,他们不仅领略到大漠风情,品尝了美味的奶茶、牛肉干,还和乌海的“小丁香”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年后,“小月季”们在家乡盼来了远方的伙伴,迫不及待地要尽地主之谊,带领“小丁香”们看看美丽好客的常州。

“我的家,不算大,风景秀丽美如画……”快板声响起,常州市湖塘桥初级中学九(15)班的陈强开始向小伙伴李想介绍起常州。虽然同属汉族,但在乌海长大的李想还是第一次耳闻目睹快板,富有节奏感的快板声和通俗易懂的台词都让他很是着迷。“这样敲大板不容易伤到手”“那样打节子板比较轻松”……见李想对打快板充满好奇,陈强便手把手教起来。作为回报,李想也将自己在舞台上表演不怯场的“秘诀”分享给陈强。“李想说,表演时可以将观众看作是小花小草,想象自己站在大自然中,就会更加放松、自信。”

在常州市武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小月季”和“小丁香”跟随讲解员老师坐上“时光机”穿越1600多年,了解常州梳篦的悠久历史和制作过程,还亲手制作了自己的“专属”梳篦。从陈七子捡竹板搔虱到成为古代八大头饰之一,再到如今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的历史沿革让“小月季”和“小丁香”无不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梳篦制作者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回到家后,常州市前黄实验中学七(12)班黄俊胜向结对的好哥们陈展翼展示了自己之前在篦萁巷拍的照片,他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带你去看看这条家家户户都以卖梳篦为生的复古小巷。”

相聚的时间总是十分短暂,三天的朝夕相处让“小月季”和“小丁香”在临别时依依不舍。送走了满族小姐姐周坤谕,常州市正衡中学七(13)班张莉莉仍觉得和她相处的点滴还历历在目。“还记得周姐姐说我们的校园美得像公园,还有她看见BRT时好奇地睁大眼睛的样子……我希望以后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也能走进乌海,让乌海的小伙伴和我们一样享受新时代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