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马钧: 匠心为民的创造大师

马钧是我国三国时期魏国的机械大师。他的不少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也因为他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成就,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天下之名巧”。

勤于动脑,改造丝织技术

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他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

马钧早年贫困,住在乡间,所以特别关心生产工具的改进。我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东汉时期就发明了简单的织绫机,可生产效率很低,织一匹花绫得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马钧看到纺纱的工匠在这种织绫机上操作,累得满身流汗,生产效率却很低,就下决心改良织绫机。他深入生产现场,对旧式织绫机进行了认真研究,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式织绫机。新织绫机简化了踏具,将原来五六十个脚蹑改成十二蹑。这样,新织绫机不仅更精巧也更简单易用,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

新织绫机的诞生是马钧一生中最早的贡献,它大大加快了古代丝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并为我国家庭手工织布机奠定了基础。

关心农事,打造灌溉“神器”

马钧在魏国的京城洛阳做官时,洛阳城里有一大块坡地非常适合种蔬菜,老百姓都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只可惜地势较高,无法引水浇地,只好一直闲置着。马钧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决心要解决灌溉上的困难。他又在机械上动脑筋。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创造出一种翻水车,可以把河里的水引上高高的土坡,从而实现了百姓多年的愿望。

马钧创造的这种翻车,“其巧百倍于常”,它应用齿轮的原理汲水,使用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还能在雨涝的时候向外排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翻车就一直被我国历代的乡村所沿用。在实现电动机械提水以前,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立足科技,重现上古传说

指南车是一种辨别方向的工具,传说当年黄帝就是靠指南车打败了蚩尤。然而到三国时期,人们只能从传说中了解到指南车,没人知道它的真实模样。

马钧对传说中的指南车极感兴趣,决心要把它重新造出来。然而,一些思想保守的人都持怀疑态度,不相信他能造出指南车。一次,在皇帝面前,一些官员和马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们说:“古代据说有指南车,但文献不足,不足为凭,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马钧答道:“指南车以往很可能是有过的,问题在于后人对它没有认真钻研,就原理方面看,造指南车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

在皇帝支持下,马钧着手制造指南车。他在没有资料、没有模型的情况下,苦苦钻研,反复实验,没过多久,就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制成了指南车。事实胜于雄辩,马钧用实际成就,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马钧在手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一千多年来,他的功绩和美名一直为劳动人民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