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玫莹 通讯员 王晴雪 陈 瑶
“边叔叔,地铁是如何建造的?”“柳校长,给我们说说您的求学故事吧。”“杨厂长,咱们滨湖区梁欣食品加工厂近几年发生了哪些变化?”……前不久,无锡市雪浪中学和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相继开展寻访活动。一时间,“红领巾”变身“小记者”,有的戴上安全帽走进施工现场,感受工程师们的“工匠精神”;有的来到学校的老校区,听老校长讲过去的故事;有的走进父母的工作单位,感受不同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进程……在寻访中体会改革开放40年来身边的变化,同学们收获满满。
置身学校老校区,联想新校区,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二(11)班周芸萱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对话”:老校区的黑板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变得斑驳反光,而新校区的墨绿色黑板不仅护眼,而且弧形的设计让每位同学都能看得清板书;老校区操场上的水泥跑道凹凸不平,而新校区的塑胶跑道富有弹性,减少了同学们运动时的意外伤害……在柳曾慰老校长的介绍中,周芸萱还了解到,过去学生们要起早贪黑走上好几里路来学校,而现在校车随时“待命”,接送同学们上下学。周芸萱说:“正是因为国家重视教育,我们才有了越来越好的学习环境呀!”二(11)班的“二胡小能人”华栩寻访结束后更加刻苦地练琴,“我要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己任,长大后将中国精妙绝伦的二胡曲演奏给世界各地的人听。”
寻访中,同学们发现不仅学习条件有了“飞跃”,科学技术也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食品加工厂、个体葡萄园中,人工智能代替原来的人工操作,生产变得省时省力;在社区的无人超市中,交易变得快捷且诚信;在无锡地铁1号线万达城站施工现场,同学们见识了“城市血管”——地铁隧道的诞生……“中铁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边海洋叔叔告诉我们,盾构施工工艺是建造地铁隧道的核心技术,经过我国科学家、建筑师的不懈研究,如今我们可以自主研发、制造啦!”无锡市雪浪中学八(4)班的张俊杰为祖国轨道交通事业的腾飞而自豪,同时也被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工匠精神”所感动,“工程师穿梭在施工现场勘察地形、绘制图纸,工人在地下辛勤施工、挥洒汗水,是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让市民的出行变得方便快捷。新时代的建设离不开‘匠人’!”张俊杰将收获与同学分享,同学们纷纷点赞。现在班里的学习氛围变得比以前更浓了,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同学们都争做学习上的“匠人”,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前进,立志将来为家乡建设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