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留守娃们的快乐假期

本报记者 周 琳

通讯员 朱华庆

 

将面粉和好后捏成比手掌大一些的半球形,再用不同颜色的面团对它进行装饰,水蒸、出笼,热腾腾的水蒸气给扬中市西来桥学校六(3)班钱若晗的脸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红晕。“回来啦!”奶奶喊的这一嗓子让钱若晗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一边张望着门外父母的身影,一边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快速地完成自己的作品。“耶!成功啦!”看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小兔子面塑,钱若晗开心极了,立马捧着它去迎接爸爸妈妈。

自从爸爸妈妈去常州工作后,每到节假日,钱若晗倍感孤单。“之前总是很无聊,而现在不一样了。”为了丰富留守儿童们的节假日生活,当地关工委将面塑文化馆迁移至学校大门口,“现在,我随时随地都能向糏文化第四代传人黄金龙叔叔学习这项非遗项目了。”在文化馆里,钱若晗看着小小的面团在黄叔叔的手中揉、搓、压、捏,变魔术般,面团变成了惟妙惟肖的牡丹花、金鱼、小鸭子……惊叹之余更让她感受到了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我要学好面塑,长大后成为像黄叔叔一样厉害的手工艺人,做家乡文化的传承者。”

同班的何文慧除了学习制作面塑外,还参加了学校专门为他们开设的假日辅导班,用知识来丰富假期生活。辅导班的上课氛围和平时可不一样,同学们三人一组,组成学习小组,老师常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小组成员们进行讨论。开放式的教学让何文慧的思维越来越发散,以前写完作业就不会再去“碰”它了,而现在何文慧都会去思考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案。“辅导班开拓了我的思维,更把我从节假日的无聊中‘解救’出来。”在老师和小伙伴们的陪伴下,何文慧脸上的笑容变多了。看到女儿越来越快乐,何文慧的爸爸说自己在外工作也能更安心了。

除了学校、政府的关怀,社会上也有很多爱心人士一直关心着留守同学们的成长,常常组织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采又红又甜的大草莓;去园博园里看萌萌的河豚雕塑;在传统节日里带领同学们去看望敬老院里的老人,让同学们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同时传承孝爱的好传统……“有这么多人一直在关心着我们的成长,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幸福极了。”何文慧决心将这份幸福记在心里,激励自己好好学习,“以后我想要做一名心中有爱的老师,将幸福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