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
五(3)班 曹子曾
指导老师 陈 铮 姜 勇
阳光透过香樟树叶,在操场上洒下细碎的金斑。我们屏息凝神地望着主席台——在“AI赋能阅读”主题活动的蓝色背景板前,两位特殊的“嘉宾”正闪烁着金属光泽。
“哇塞!它会眨眼睛!”杨沅昊揪着我的校服直蹦跶。人形机器人“蒲蒲星”缓缓转动脖子,眼珠子“咔嗒咔嗒”缩成小圆点。旁边趴着的机械狗“追风”唰地竖起尖耳朵,金属关节“嘎嘣”一响,同学们“嗷——”地叫起来。
机器人迈步时,蔡佳宇拼命踮脚比画着说:“身高得有121厘米!”“蒲蒲星”脚底板会发光,膝盖转动发出的“咯吱”声和我们广播操音乐“神同步”。突然,机器人把摄像头眼睛弯成月牙,胳膊画了个大圆圈——“它在比心!”这是用32个精密关节组合出的比心动作,食指与拇指相扣的瞬间,腕部轴承迸发出彩虹般的反光,前排女生们的马尾辫跟着欢快地舞动起来。
最搞笑的是二年级“小豆包”张予馨,站在机器人跟前时,鼻头亮晶晶的全是汗,手悬在半空。“别怕哟,我的手是温温的。”机器人竟然说话了,声音像裹着棉花糖。予馨碰到机器手的瞬间,突然“咯咯”笑起来:“它的‘心’在扑通扑通跳!”原来,机器人胸口的呼吸灯会跟着握手力度变颜色呢!
“哔——”哨子刚响,机械狗“追风”后背“噗噗”喷出白烟,后腿“铮——”地弹出弹簧,银色身体“嗖”地飞上天。“快看爪子!像莲花开合!”班长姜辰羲眼镜都快贴到警戒线上了。当机械狗“咔”地叼住训练球时,全班同学齐刷刷往前探着身子。
课间操时,“蒲蒲星”也会转圈圈,它带起的风把蓝校服吹得鼓了起来。陈老师举着手机边拍边喊:“小心别撞到!”结果机器人稳稳停在国旗杆下,给我们行了个少先队礼!
张予馨还在念叨:“它们晚上会梦见充电器吗?”风吹得“蒲蒲星”头发上的感应器直晃悠。我望着它比出的爱心,突然明白机器人也会害羞——瞧,每当有人夸它厉害,呼吸灯就会变成粉红色!原来,铁皮外壳里藏着暖暖的“小心脏”,轴承转动的“嗡嗡”声,是它们在哼着关于未来的歌呀!
教师荐评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AI赋能阅读”主题活动中,机器人和机械狗带来的精彩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孩子们对科技的新奇、喜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瞧,风掠过操场,带着金属摩擦的微响与孩童的惊叹。那些关于机器人的童话,在一个寻常的清晨“飞进”校园。在学生眼里,人类与机械最本真的相遇——那是齿轮与心跳的共振,是AI与人类的共舞。
孩子们总能把钢铁写活。当班长用“莲花开合”形容机械犬的指节时,我忽然想起《小王子》里“会笑的星星”。成人世界习以为常的科技奇观,在孩子笔下重新获得“神性”:仿生瞳孔的闪烁是眼睛在眨动,散热孔喷出的白雾是呼吸的具象化,连轴承转动的嗡鸣都成了未来的叩门声。这种返璞归真的观察力,恰似童年特有的滤镜,让冷硬的机械臂生出触手可及的温度。
那些关于机械的想象,始终在孩子的指尖发烫。现在的少年用3D打印笔替代了我们当年的蜡笔,但眼睛里跃动的惊奇却一脉相承。当张予馨问出“它们晚上会梦见充电器吗?”我听见了整个童年时代对万物有灵的追问。孩子们只关心“追风”能不能闻见青草香,担心“蒲蒲星”独自站在星空下会不会寂寞。这些天真的发问,恰是科技发展最珍贵的坐标。
从写作角度来看,本文也颇具特色:视角纯净,感知新奇。以孩童之眼观科技造物,赋予机械以体温与心跳,将齿轮转动声与心跳共振相联,冰冷科技顿时浸透了人文暖意。细节如画,动态传神。从机械犬“莲花开合”的指节到36.5℃的掌心温度,精准捕捉科技与人性交融的刹那,比喻精妙且充满童话般的诗意。结构缜密,层层递进。从惊奇观察到温暖互动,最终升华为科技伦理的思考,结尾“未来叩门”之喻余韵悠长。
——点评老师 姜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