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玫莹
通讯员 王震武 许湘山 唐林存 徐洪明 朱长美
图片均为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和合陈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线上同上一堂课。
10月10日,在兴化市合陈镇合陈中心小学奉献楼三楼的一间教室里,六(3)班的同学们正全神贯注盯着墙上大屏幕,屏幕的另一端,是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音乐老师沈幼德在实时授课,“这首乐曲中,圆号模仿了少数民族乐器牛角号的声音,描绘了边寨人民载歌载舞的场景……”沈老师带领合陈中心小学六(3)班同学,赏析了这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上演奏的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自2023年起,兴化市教育局通过城乡互动课堂交互平台、智慧教育装备,搭建网络互动课堂等方式积极开展城乡教育优质均衡探索。兴化二实小是兴化市中心的优质学校,而与其相距42公里的合陈中心小学则位于兴化市东部边远乡镇,硬件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今年秋季学期,合陈中心小学与生源不足的合塔学校合并,原先就读于合塔学校的不到200名同学,和安装在合塔学校的智慧教育设备,一同“搬”进了合陈中心小学。二实小则以“专递课堂”和“同步课堂”两种形式,面向合陈中心小学开展教育帮援。
1.艺术“专递课”,感受不一样的美
“听,单簧管乐声欢快跳跃,想象一下它是一只活泼的小兔子;大管声音低沉缓慢,像不像慢悠悠的小乌龟?”在音乐“专递课”上,二实小音乐老师柳婷婷带领合陈中心小学的同学们走进交响乐童话《龟兔赛跑》,“柳老师带领我们对比了单簧管和大管的乐声,这两种乐器交替演奏,《龟兔赛跑》里的场景就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三(1)班陈馨悦激动地说。
合陈中心小学在编教师中只有一名音乐老师,没有美术老师。二实小落实精准帮扶,为合陈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以音乐、美术课为主的“专递课堂”。陈馨悦以前不喜欢上音乐课,“以前学唱歌,都是老师教一句,我们唱一句,一堂课就是反复地唱,很没意思。”上了这堂《龟兔赛跑》,王诗涵发现音乐竟然如此奇妙,“课上,我们还在不同的音乐声中扮演小兔子和小乌龟,有趣极了!”
由于美术课大多由其他学科老师“兼职”,合陈中心小学五(2)班王诗涵之前很少上到“专业”美术课,“以前就是老师用投影仪放一幅画,我们自己临摹。”在一堂画花瓶的美术“专递课”上,二实小的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许多花瓶的照片,清丽的青花瓷瓶、古朴的陶罐、能折射光影的玻璃瓶……各式各样的花瓶让王诗涵大开眼界。“欣赏完这些美丽的花瓶,二实小的老师鼓励我们画出各自心中最美的花瓶。”课后,同学们充满想象力的“多样”花瓶得到了二实小老师大大的“赞”。合陈中心小学校长朱福林欣慰地说,艺术“专递课”激发了乡村娃学习音乐、美术的兴趣。
2.主科“同步课”,课堂变得很好玩
在数学“同步课堂”上,二实小数学老师以“曹冲称象”的典故引入,让合陈中心小学五(2)班宗文灏误以为自己拿错了课本——这不应该是语文课的内容吗?“曹冲称象的故事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兴趣,这堂课我听得特别认真。”与“专递课”不同,“同步课堂”则是二实小师生和合陈中心小学师生在线同上一节课,教学内容涵盖语、数、英、音乐、美术等众多学科。课上,二实小老师“以情引学、以趣促学”的教学模式让合陈中心小学的同学们“眼前一亮”。
“同学们找找看,‘各’字的‘折文’偏旁在哪里?”在《有趣的“折文”》“同步课”上,二实小语文老师戴奇凤拿着印有含“折文”偏旁的生字卡,带领两校同学探究“折文”偏旁在不同汉字中的变形,感受带有“折文”的汉字的框架结构。三(1)班陈馨悦说:“戴老师说这是‘折文’在和我们‘躲猫猫’,她有趣的语言激发了我找‘折文’的兴趣。课后我还翻阅字典,认识了许多带有‘折文’偏旁的汉字。”陈馨悦以前写字总是大小不一、歪歪斜斜,上了这堂课后,她知道了一些偏旁在汉字的不同位置时需要变形,“掌握了这个窍门,我写带‘折文’偏旁的字漂亮多啦!”
“线上”戴奇凤老师教课的同时,“线下”合陈中心小学的老师也在同步进行辅助教学。练字环节,戴老师无法亲临现场为合陈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指导,就由合陈中心小学的老师展开辅导。“合陈中心小学一个班的学生比二实小少一些,老师辅导起来反而更全面、更细致。”戴老师表示,最后将练字作品拿出来展示比较时,合陈中心小学同学们书写方面都进步得很快。
3.线上共学共研,携手共同进步
在线上,两校师生还实现了共学共研,共同进步。
“瞧,大屏幕上合陈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听得多认真,我也要挺直腰板,积极发言。”两校同学线上同上一堂课,免不了相互“比一比”。三(2)班朱禹辰说,每次和合陈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一起上课,班上的同学都特认真,回答问题也格外踊跃,“我们都想给村小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有时村小的同学回答不上来问题,我们还会鼓掌给他加油。”合陈中心小学六(2)班马煦涵在“同步课”上看到二实小的同学积极举手发言,也鼓起勇气举起了手,“虽然有点网络延时和卡顿,但二实小的老师和同学们还是耐心地听完了我的发言,让我很感动。”
参与多堂线上课辅助教学后,合陈中心小学语文老师王梅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学习二实小“以情引学、以趣促学”的教学模式,新学期的语文课上,王老师以“扫码坐高铁”的游戏带领同学们走进“拼音王国”,“有趣的课堂设计,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更高了。”二实小音乐教师沈幼德表示,给合陈中心小学的同学上“网课”,让他发现面对不同音乐基础的孩子上课要有不同的侧重,“乡村孩子有自己的优势,他们更贴近自然,‘接地气’的音乐往往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二实小音乐教师柳婷婷则表示,接下来会继续探索适合城乡不同教育背景学生的音乐教学模式。
截至目前,二实小通过城乡互动课堂交互平台,以平均每周两节课的频次,已向合陈中心小学(含此前面向合塔学校开展的线上课堂)同步展示近60节。凭借光缆和屏幕,两校跨越42公里的空间距离,让乡村娃和城里娃一样,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