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小手“掐”出斑斓世界
本报记者 朱 雯 通讯员 陈彬彬

千里江山的掐丝珐琅画、惟妙惟肖的珐琅彩金鱼……走进位于南京河西的南师附中江山小学,来到掐丝珐琅社团,琳琅满目的掐丝珐琅作品让人目不暇接,而这些作品全部出自学校学生之手。

“掐丝珐琅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掐丝珐琅的历史,三(3)班马歆萌如数家珍。她记得小时候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景泰蓝花瓶、碗盏、香炉等就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学期,学校开设了掐丝珐琅社团,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为了方便孩子们学习,社团老师对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改造,采用UV胶、彩沙、胶板进行制作。虽然制作步骤简化了,动起手来却并不简单:要先绘好底稿粘在胶板背面,然后在胶板正面进行掐丝,等丝线将轮廓勾勒出来后,再将固沙胶、水、彩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填进轮廓当中……刚开始学习,三(4)班王艺晓就被“掐丝”这道工序给难住了,一碰到复杂的轮廓纹路总是掐不出想要的形状。为了掌控好细节,她课后留在教室里反复练习,发现两手同时用镊子掐丝比单手掐丝更能将图案细节处理好。王艺晓将这个小窍门分享给社团里的其他同学,在她的提醒下,孙钰浩的掐丝手法也变得越来越熟练。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孙钰浩和同学们不仅对掐丝珐琅这项传统技艺越来越感兴趣,还有了其他收获:“要想制作出完美的作品,除了付出时间和精力,还要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孙钰浩觉得自己正变得更加有耐心,“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只有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才能将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