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马家小学六年级 王天阳
我家院后,有一棵老桑树,有我一抱多粗,虽然枝条稀疏,浑身裂痕,却是我家之宝。老桑与我、与妈妈有着说不完的关系,就像朋友、亲人一样。
从我上一年级起,每当学习上遇到了烦恼,碰到了不顺心的事,就会爬上枝杈和她说些悄悄的话:“你天天呆在这里一定很寂寞吧,如还不行的话,我再给你放一些MP3里的歌曲好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美妙的音乐吧,我会让你快乐的。”每当桑叶长到榆钱大小时,妈妈就叫我喂蚕。上树采摘桑叶时,我一边轻轻地摘,一边小声地说:“好朋友别害怕,我只是给你梳梳头。”采下来的桑叶,我把它洗净、晾干、剪成细丝,才开始喂蚕。这样,我每天爬树摘桑叶、喂蚕,直至蚕上山为止。妈妈、我、桑叶和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老桑的无私奉献,使我家有了些零花钱。特别是结桑葚儿后,我就天天跟老桑叨唠着:“老桑啊老桑,你的果儿什么时候才能吃呢?你不能长快些吗?”到了小麦黄芒时,那一个个乌紫的桑葚成熟了,我每天中午放学,饭也顾不上吃就爬上树摘上小半口袋桑葚儿,坐在树杈上一边摇晃着,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吃得嘴角两边乌黑乌黑的,吃完后我才跟老桑亲热:“老伙计,你的果实干吗这么好吃,要是把我的肚皮给撑破了,看我怎么和你算账。”说完,我对着老桑做个鬼脸,又“哈哈”笑了起来。然后我才“嗖”的一下从树杈上溜下来。虽然有点幼稚,但我感受到一种快乐、亲密。
秋天,我找来纸筐,吹净上面的灰尘,跑到老桑下,一点一点把落叶收起。我拍拍老桑的肩头,说:“放心吧,老朋友,你这些宝贝我一定会帮你收藏好的,明年再拿给你看!”
冬天,我从地上抓起一大把白皑皑的雪,用力揉成一团,然后向老桑掷去,结果我的老朋友被我弄得浑身是雪,于是,我笑哈哈地说:“老朋友啊老朋友,你真笨,你怎么不躲一躲呢,要不再吃我一球?看招……哦,我忘了原来你不会打雪仗。”我丢掉手中的雪球,久久地凝望着老桑那饱经沧桑的身躯,不由得感叹:“老朋友啊,你……难道真的……老了吗?”我心中酸酸的,不可言传的酸,然后我才迈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离开,脑子里还是想着,你老了,真的老了。
刚立秋,也不知什么原因,这棵老桑树却真的枯了。没过多久,妈妈感觉身体不舒服,在镇小医院打了几天针、吊水,还是不见效。在爸爸的劝说下,她才去城里大医院检查。不料,妈妈患的是胃癌,已是晚期!没过多久,妈妈就辞世了。悲痛欲绝的我,常常紧紧抱住枯死的老桑痛哭不止,仿佛老桑能驱走我的痛,抚平我的伤……后来,爸爸见我这样,也时常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这老桑是我与你妈妈结婚时栽的,从小树苗长到大树,我们视她为至亲,想不到你妈妈和老桑都去了……唉!”
听后,我慢慢抬头仰望,突然觉得,这树干就像妈妈的身躯,树冠像妈妈的脸,是她一直陪伴了我12年,在这12年里,不管我高兴、痛苦、悲伤、往她身上撒气,她都默默地承受着,倾听我说的每一句话,是她支持我,关心我,鼓励我……
人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需要宣泄和倾诉;一时找不到适合的“对象”,往往自言自语。王天阳同学与老桑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倾诉”与“被倾诉”的关系。由于“老桑”非“人”,故对它倾诉无须“遮掩”,可以有一说一,和盘托出。
此文的妙处,即在于通过内心独白和喃喃自语,将一个少儿的情感世界活生生地展示出来,质朴,纯净,可爱!
他自己有成长的烦恼,却关心“老桑”的“寂寞”,主动地、稚气地要给“老桑”放一些MP3里的歌曲,让它“快乐”起来;
他家境贫寒,靠采桑养蚕挣些“零花钱”,所以格外感谢“老桑”的无私奉献,轻轻地摘叶,小声地嘀咕,多情地给“老桑”梳头;
他和所有的小朋友一样,“馋”于野果,譬如桑葚,故而桑葚一成熟即贪婪地吞食,吃饱了还倒打一耙:“老伙计……把我的肚皮给撑破了,看我怎么和你算账!”够狡猾的了;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他将“老桑”和妈妈融合为一体,生死与共,妈妈去了,老桑也去了,他怎能不痛哭不止,想起十二年来向妈妈和老桑“撒”了多少气啊……
所有这一些,都是在率真而任性的“倾诉”中呈现的,所以,这位农家小朋友的形象显得格外真实、丰满,小荷出水来,天然去雕饰。
我们在鲁迅的“百草园”中看到了美丽的童心。
我们在俄国小朋友万卡永远寄不到爷爷身边的“求救信”中看到了失却种种人间温暖的大寂寞。
愿今天的儿童,幸与不幸的儿童,都有自己的“百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