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黄文成 通讯员 顾云军
在12月13日首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天,南通海门市四甲初中爱心文学社的小记者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听、观、访、做”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永远不忘民族受难史,立志永当和平守护者。
小记者们来到第一站——驻通某部东侧,原是日军屠杀四甲军民集中地,听“五老”姜聘济爷爷控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并以自己亲眼目睹的事实,声讨日军在四甲地区的暴行。小记者们听闻侵华日军在南京和四甲犯下的罪行,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教训,决不让悲剧重演,永当和平守护者。
第二站,小记者们来到二桥社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展览室,参观“南京大屠杀惨案”图片展。小记者在原社区党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许洪标的带领下,从图片上直观形象地看到南京30万同胞被害的惨景,心中燃起了悲愤的怒火。
参观后,小记者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第三站廷俊村,访问九旬抗战老兵姜金瑞爷爷。1937年,年仅20岁的姜金瑞听到日军疯狂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后,为替遇难同胞报仇,于1941年参加了新四军,经历大小战斗不下百次。1945年8月15日,当他从广播里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时,激动地与战友们抱在一起高呼:“日本鬼子投降了!”“中国共产党万岁!”
最后,小记者们返回记者站,在校文学社社长肖进副校长的指导下,举行“不忘民族受难史,永当和平守护者”主题活动。肖副校长告诉小记者,爱国不是一句空话,今天听了“五老”爷爷控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图片展,我们更应该用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他还强调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小记者唐佳涛说:“第一次听说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后,对日寇非常憎恨。但我们不能一味记住仇恨,更重要的是记住历史。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复仇,而是牢记民族受难史,决不让悲剧重演。我们青少年的历史责任就是永当和平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