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1时3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的第二颗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送入太空。
实践十号卫星搭载着19项创新性的科学实验,相当于把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室搬到了太空。
承载任务多
实践十号共承载着19项科学任务,其中微重力科学实验项目有10项,包括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和空间材料科学,剩余9项为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涉及到流体、燃烧、材料等微重力科学领域以及辐射生物学、重力生物学、空间生物技术等空间生命科学领域。
获得数据完备
作为一颗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的特点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对返回地球后的材料及生物样品可以进行后续的处理和深入的分析,从而获得珍贵的科学数据。正是由于实践十号具有这些显著的特点,使其区别于普通的卫星,具有与众不同的重要价值。
微重力环境理想
长时间、高微重力水平,是微重力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要求,而航天器在轨飞行可以提供足够长的微重力时间和良好的微重力环境,实践十号的微重力水平可以达到10-3g(g为重力加速度),为空间科学实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环境,这就如同在太空中搭建了一个微重力实验室。
研制新材料
在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上,专门搭载了一个材料科学研究的多功能炉,在这个实验仪器中将进行八种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通过微重力环境获得地面重力场中难以生成的高质量材料。